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胥建国话说雕塑我国坟墓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23 12:54:34  阅读:5555 来源:腾讯国风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导言:以往神圣而威严的皇家陵墓,现如今慢慢的变成了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承载之所,作为一个个博物馆,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吉光片羽。本文由雕塑家、雕塑理论家胥建国撰写,讲述陵墓雕塑的前尘与过往。

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主体之一,在地面上是石像生,在地下是一种明器,即随葬品。但随葬品中只有一部分是属于雕塑范畴的,如俑塑。从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汉代的霍去病墓、直到宋代陵墓雕塑因为丧葬制度的改变,而逐渐的开始式微。

陵墓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等诸多方面的结合。陵属于帝王,墓属于王公贵族,坟属于平民百姓,陵、墓、坟代表古代中国的不同社会阶层。从客观上来看,陵墓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同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特性。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陵、墓、坟的概念、目的和意义都是不同的,反应了不同时代文化的变化与社会的变迁。丧葬的隆重与简化与不同时代的丧葬观、世界观和宇宙观有着直接的联系。正因为有了墓葬,才使得中国的古代文化得以保留重要的部分,很多历史在考古挖掘中得以印证,并且文化得以传承并得到今天的不断补充。

一、地上陵墓建筑及雕塑

中国在远古的时候,为了寄托哀思,会在逝去之人身旁洒上红色的粉末,这是生命的延续和象征,用来缅怀和来祭奠。

河南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遗址

从后世修建的最早祭祀祖先的王陵看,规模最大的就是《史记》记载的轩辕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载:“黄帝崩,葬桥山”。出土最早的古墓是位于河南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遗址,共出土了710座东周墓葬(其中有墓道的大型墓葬4座),马坑、车马坑36座(其中大型车马坑2座)。

到了春秋时期,湖北地区会用木板来盖上坟墓,而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在他的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去世后,将父母合葬在防(今山东曲阜城东防山之北),为了能在周游列国后找到父母的坟墓,便在其上竖坟冢种树,这时候开始出现地上坟墓的基本形制。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为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墓中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一万多件,仅青铜器就共计六千多件。

西汉早期 霍去病墓

西汉早期霍去病墓是一个很重要的雕塑群,由于不是帝王陵墓,而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大将军墓,因此其中的雕塑群所采用的创作形式更加自由。霍去病墓模拟祁连山山形建造,石刻有序而又自然得堆积在其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艺术特点的艺术形式,对后世在写意雕塑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去病墓《马踏匈奴像》

其中用到了玉器和骨器里面所采用的一种因材施艺的方式,按照石块的基本造型来进行雕刻。 《马踏匈奴》、《卧牛》、《伏虎》等石刻上体现着线条与体量之间的关系。虽然表现的不是霍去病带领千军万马的场景,但多件动物形象的石刻都反映出了一种像军人匍匐前进的警觉状态。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曹氏提倡简葬,一切从简,所以王公贵族的墓在此时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点可以从近期河北发现的曹氏墓葬中得以印证,墓葬的规模大大缩小,随葬品减少风格相对简朴。

南朝石刻像

南朝帝陵很有特点,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很重要的雕塑作品。帝陵前石兽雕刻类石狮而生角有翼者,独角者的称为“ 麒麟 ”,双角的则为“天禄”。这些石像多由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形体硕大,气势磅礴。

昭陵六骏

唐十八陵分散在渭河平原和山区的各个地方,是唐代十八个帝王的陵墓。由于帝王统治时间长短,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所以帝陵修建时间长短不同,规模形制不同。昭陵气势宏伟磅礴,为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开启了“因山为陵”的陵墓形制。

昭陵六骏指的是发现于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青石浮雕石刻。这六匹骏马都是曾经为唐太宗李世民立下过赫赫战功的马,浮雕作品中以写实性的手法进行塑造,每一匹马的造型不同,形态各异。但遗憾的是其中只有两件保存比较完整,目前都保存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昭陵中还留下了十四国藩臣石刻像:突厥的颉利、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体现了唐时期与西域的交流与关系。但石刻像早已损坏,只有残破的石块与题名像座。

唐六十一藩臣像

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形制很特殊,像女性的身体平躺在大地上,甬道在中轴线上,甬道两侧有翼马、翼兽、人物等石刻等石像生,形成了中国古代帝陵基本的与规范性的形制。六十一藩臣像,是唐中宗仿效高宗为“阐扬先帝徽烈”在昭陵刻立蕃酋石像的做法,在乾陵立的蕃臣石像。

乾陵

乾陵石狮

乾陵翼马

宋陵-永昭陵北宋宋仁宗赵祯寝陵

宋代帝王陵墓主要在河南巩县,通常由两侧文武官员石像生所组成,规模和数量都减少,人物形象柔弱温顺。唐宋帝王陵墓很多都暴露在荒野中风化,需要应加强唐宋帝王陵墓的保护工作。

到了元代,由于草原游牧民族丧葬习俗与中原不同,所以帝王陵墓有了新的变化,并不会在陵墓上修建地面建筑。安葬是极为隐秘的事,据史载诸帝都葬于漠北的起辇谷。大汗无论死于何地,都会运到漠北埋葬,而且为了保守秘密,葬毕,“则用万马蹴平,俟草青方解严,则已漫同平坡,无复考志遗迹”。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石象

明代在南京建立都城,因此一开始的帝王陵在南京。而迁都北京后,修建了帝陵即明十三陵。明十三陵集中在一个区域修建,呈现环绕状,有公用的甬道,陵墓修建有园林,与唐十八陵有很大的区别。唐十八陵由甬道两边的雕刻为主体而显现。明代十三陵环山而建,有主体建筑,形成了建筑群,并共用一个甬道及甬道两侧的石像生。

清东陵

清代的帝王陵分为东陵和西陵两部分,这两部分大致上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继承了明代陵墓的形制,地上建筑也以园林建筑为主体,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但相对的地上的雕刻较少。

南京中山陵

南京的中山陵修建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中山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并融汇了西方建筑之精华,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整体来看,中国的帝王陵与王公贵族之墓,集中在陕西与河南洛阳。洛阳古墓博物馆中聚集了几十座古墓,保存下了很多墓室的石刻与壁画。古代大量的帝王陵建造在山西,因为山西是历代帝王居住最多之地,大量的王公贵族之墓建造在洛阳,因为洛阳在历史上作为陪都长期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繁盛经济发展的面貌。邙陵的厚土也适宜作为墓葬,有利于棺木的长期保存。

中国帝王陵墓的建造与风水学有很大的联系,如秦始皇陵坐西朝东,与他统一中国,合并六国有关。墓中的兵马俑则统一面向东,是一种政治意识的体现,也是上层统治意识的表现。后世更多的帝王陵则坐北朝南,这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地貌遗迹,以及其它自然地理条件都有很大的联系。

二、地下墓葬俑塑及相关雕塑

秦始皇兵马俑

秦代的兵马俑是陵墓雕刻艺术的一次重要艺术实践。兵马俑不仅是一次大规模的雕塑创作实践活动,而且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扭转了商周以来倾向于一种抽象和装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造型语言转换到了社会现实中,为中国古代写实性雕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将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推向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对我们今天认识了解中国传统雕塑来说至关重要。秦始皇兵马俑在刚挖掘出土时本身都绘有鲜艳的色彩,2000多年以前中国雕塑采用颜色与雕塑形体相结合。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汉代兵马俑在体制上承袭秦代,但是在文化上承袭的是楚文化。在艺术形式上,汉代兵马俑的规模上已经远远不如秦兵马俑,也没有秦兵马俑那么写实那么像真人的比例。汉代的历史时间比较长,包括西汉与东汉,在很多的帝王墓里都会有一些俑塑陪葬。但是在整体上颜色比秦始皇时期要简单一些,造型也趋于模式化。徐州的狮子山楚王墓兵马俑造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汉代整体的陶俑规模和尺寸都比较小。

汉景帝阳陵兵马俑

汉景帝阳陵的陶俑原本表面穿着纤维制作的衣服,但由于年代久远衣料腐烂脱落,成为了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裸体的雕塑形象。中国传统雕塑中裸体的形象并不常见,这与西方雕塑文化很不相同。

南越王墓金缕玉衣

西汉南越王墓是赵佗孙子赵昧的墓葬,劈山为陵。其墓葬的建筑用石板堆砌,建筑规模不大,但异常的精美。尤其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随葬品,其中金缕玉衣精美异常。

西汉为了开疆拓土和抵御外敌,很注重强化军事方面。到了东汉,社会变得更富足,边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宁,我们正常的生活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祥和。

马踏飞燕 西汉

东汉“铜奔马”也叫做“马踏飞燕”,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车汉墓。一匹马三蹄腾空,一 蹄踏在一只飞燕之上,向前疾驰。整体造型圆润饱满,气韵生动,造型相互之间追求运动中的平衡与变化,达到了运动中形神的高度统一。

击鼓说唱俑 东汉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东汉的雕塑题材得到扩展,出现了大量反映社会生活和民风与民族的雕塑如舞女俑、说唱俑、百戏俑等。中国古代雕塑那些匠人用夸张写意的手法,把人物的种种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雕塑作品注重神韵,而不在乎所谓的写实性。

到了魏晋南北朝,在曹操统治时期实行简葬,也就是把丧葬简化,这样做才能够减去很多的财政的投入或浪费。在中国的大分裂时期,墓葬因地域不同以及工匠水平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性。

唐三彩载乐俑

唐代是一个文化的巅峰,但实际上假如没有隋代,唐代应该说很难迅速的转换到这样的一种状况。在唐代的陵墓中有很多优秀的雕塑作品。唐三彩是唐代冥器里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这种低温釉给我们以往的俑塑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在造型的基础上色彩变得更丰富,更加绚丽迷人。在唐三彩俑塑中一些动物如马和骆驼的作品尤为突出。

唐仕女俑

唐三彩作品集中出土于唐代的两都,即西京和东京,也就今天的西安和洛阳。西安出土的马形象相对瘦一点,洛阳出土的马的形象比较圆润一些,这与当时西安以政治为中心,洛阳作为唐代的文化商业中心有很大的关系。此外,仕女俑也是唐代很常见额度俑塑造型,有一种华丽的自信的贵妇人神采,能看到在唐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

唐代镇墓天王俑

镇墓兽也是中国陵墓雕塑里面很重要的一种形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主要是达到震慑辟邪的作用。唐代镇墓兽有多种,除了兽形外还有以人物为主体变形夸张和与兽形组合的形象。

五代王处直墓武士彩绘浮雕

五代王处直墓出土的武士俑这两个塑像保存非常完好,色彩非常鲜艳,两位武士的形象也非常的饱满。同样在王处直墓里也出土了两件彩绘浮雕作品,这些人物的神采熠熠,面部表情生动,动作造型在整体统一外又各有千秋。

中国墓俑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彩绘浮雕,但却是与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很早就开始注重建筑装饰,如秦砖汉瓦,以及画像石画像砖等等,到了宋代更是将建筑、装饰和雕刻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的最多的古代建筑是木制的,而大量的木质建筑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

宋代丧葬制度改革简化,导致中国地上陵墓雕塑与陵墓俑塑开始走向式微。尽管陵墓雕塑在中国现当代基本上已经消失,但作为中国古代雕塑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现当代雕塑也依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陵墓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为探源佐证历史,追寻各个时代时尚民风,还原诸多历史真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之绚烂,揭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文/胥建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