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画出来的吗?”“粉笔也能画出油画效果啊!”近日,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门口,一位用粉笔在地上作画的独腿老先生让不少市民驻足惊叹。一幅用粉笔画的肖像仿佛照片一样印在地面上,图中戴着口罩和防护帽的医护人员眼神坚毅,下方写着“致敬英雄”几个字。
熟悉新街口的人对他并不陌生,每年总有几个月,能看到他在广场上俯身画画的身影。以前他总是画《蒙娜丽莎》或是其他世界著名油画,有网友留言称他为“流浪达芬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画起了抗疫英雄,“从钟南山院士、陈薇少将到普通的医护人员头像基本都画过了,现在除了李兰娟院士还没画。”从兰桂和记者说,比起临摹重复他更喜欢创作,疫情给了他不少灵感,想画出一些时代需要的作品。三十多年流浪作画,从兰桂最近学起了彩色铅笔画,想有一间自己的画室靠网络卖画谋生,结束流浪生活。
南京新街口的“常客”
6个小时画一幅粉笔肖像
从兰桂今年59岁,山东人。只要不下雨,下午他总会出现在南京新街口开阔的广场上,拄着拐杖物色一个人流密集但不碍事的地方。他挎着的一个灰色塑料袋里装着全部创作工具,地砖成了他天然的画布,经过简单的构思,他就开始打起了底稿。从底稿上似乎看不出专业的功底,但当他开始上色 ,勾画线条涂抹明暗色块的时候,精准的形象开始迅速出现。他用粗糙的粉笔熟练地描绘出细节。通常他会从下午两点画到晚上八点,经过一番细致地描绘,一幅粉笔肖像便出现在地面。
"你帮我看看这个透视对不对?”“这个脖子是不是有点长了?”紫牛新闻记者蹲在旁边看从兰桂画了一晚上,他常常画了一半就抬头询问。由于身体残疾原因,他只能坐在地上画画,不大方便从高处全局观察画中人物形象的比例。实在拿捏不准时,他也会拄起拐杖,站起来在画前沉思一会。
数十年坚持粉笔作画让他的双手非常粗糙,尽管画画前他会用胶带把手一圈圈缠起来,但是总避免不了用手掌在地面上涂抹。
“粉笔里只有彩色却没有黑色,你看我画黑色用的是各种各样的碳棒,有的是原始的木炭,当然这个对环境不好,现在用的少了。有的碳棒适合勾边,有的适合大面积上色。”从兰桂一边画一边向记者讲解。
他一边看着手机中自己选好的医务人员形象,一边凭自己的想象将一些元素进行融合。少女手捧蜡烛祈祷的画面画到一半,他和记者说自己想画一个地球,代表现在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是全人类的灾难,必须齐心协力。
少女手捧蜡烛祈祷的画面
多年临摹画画,他总想创作一些不一样的形象,在他心中能够自主创作才厉害。“城管偶尔会来管,有时候商场的物业也会来交涉,这几年可以说是越来越严了。但是疫情期间感觉稍微松一些了,可能也是看我们底层的人不容易。”从兰桂一般画完画都会用矿泉水将画面冲掉,偶尔也会让画过一夜,麻烦环卫工人第二天一早冲掉,几分钟时间,一幅精美的肖像画便随着水流消失了。
从兰桂的画中,医护人员眼神坚毅
疫情期间被“困”金华
他把抗疫人物都画了一遍
从下午画到晚上,从兰桂会带一个充电的LED灯支在一旁增加亮度,偶尔还会带一个架子用手机进行直播。时常有人蹲下来边细看边和他聊天,问问他的经历和过往。人多的时候,从兰桂会即兴吟几首诗,也会在小朋友聚集的时候表演双手同时写对称字,一笔画空心字等等绝活。
从兰桂和记者说,自己1月份的时候从南京去了浙江,没想到遇到疫情,在浙江被“困”了两个多月。“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没办法上街画画,就呆在宾馆里,偶尔出门只能去下超市。”国内疫情趋于缓和后,他走上了金华街头,在那里开始画医务人员形象的粉笔画。“从钟南山院士、陈薇少将到普通的医护人员头像基本都画过了,现在除了李兰娟院士,疫情期间的重要人物全画了一遍。”他还常向过路市民请教,想看他画什么,配什么样的文字,他在各地认识的一些“拍客”也常常帮他出主意。
从兰桂画的钟南山院士
下雨天不能出门,他就呆在旅馆研究疫情的新闻,“这几个月我也算学习了很多医学知识,我们国家能迅速地让大家戴上口罩,这个太重要了。”在金华时,他还创作了一幅《戴口罩的蒙娜丽莎》,呼吁人们养成戴口罩的习惯。
他创作一幅《戴口罩的蒙娜丽莎》为中国加油
三十多年街头卖艺
《蒙娜丽莎》临摹上千次
“蒙娜丽莎我会‘默画’,其他的名画还是要临摹,国内还有一位画粉笔画的‘帽子哥’,我们常交流,我觉得他的立体感掌握得比我好,但是人物眼神没有我画的好。”从兰桂一边画一边向记者介绍他对画画的理解,还讲到外国的粉笔画大赛,言语中充满向往。到今年他已经在全国流浪超过36年,每到一处就会在地上作画。
他画的最多的是油画《蒙娜丽莎》,临摹了上千次,闭着眼睛就可以画出来,这样一幅复杂的作品他可以用半个小时速写,也可以精雕细琢七八个小时,手指涂抹数千下。“名画大多数都画过,一直坚持画的是蒙娜丽莎,一方面自己最喜欢,另一方面这个画的认可度高,人们给的打赏高。”他和记者说,不但可以临摹《蒙娜丽莎》原画,还可以画不同年龄段的蒙娜丽莎,根据脸部特征还原她年轻时的样子。
从兰桂在灯下画蒙娜丽莎
“16岁那年腿上长了肿瘤,从大腿开始往下都截肢了,为了养活自己就开始走南闯北在街头卖艺。”从兰桂一开始学的是书法,后来又开始学习画画,总自嘲学什么都是一点皮毛。不过他非常好学,每经过一个城市,他都会到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中去学习。他还得到过国内著名艺术家指点,练就一手画虎的绝活。除了在外卖艺,从兰桂总是在充实自己,不仅去看展,有机会他也会去各地的高等学府看看。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他都去过,有时一些学生老师还会和他交流。
“博爱之都”温暖多
曾有好心人留下千元
从兰桂和记者说,这次来南京是到口腔医院看牙,不过受疫情影响口腔科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正常开放。“我计划等到五月底,到时候再离开南京去别的地方。”由于牙齿不好,从兰桂的一口牙磨平了不少,需要做种植牙,于是每隔几个月他都会到南京来。“这么多年什么人都遇到过,好人坏人,还遇到过危险,在南京我是最安心的,因为遇到的全是帮助我的人。”从兰桂回忆,每次来南京他都住在鼓楼区的一家小旅馆里,五十块一天的房租,加上几顿饭,一天的开销在八十元左右。需要画画时,他会约上认识的的士师傅,花上几块钱让师傅将他送到新街口附近。在街头认识的南京本地朋友也常来看他,还有阿姨给他送晚饭吃。熟识的摄影师也喜欢来给他拍照,一拍就是一晚上。
“有一次我在鼓楼医院看病,一个好心的女士知道了我的故事,塞给我一千块现金就走了,我后来想想要把钱还给她,还报了警,不过最终也没有再找到那位好心人。”从兰桂说,不仅市民对他很热情,口腔医院的专家对他也特别好。“200元一次的挂号费对我来说有些难以负担,有个大专家知道后就免费给我问诊,我一直挺过意不去的。我这个牙很多地方看不了,有的地方都不愿意给我做,只有南京口腔医院这边愿意。”
计划有自己的画室谋生
就不用再奔波了
三十多年游历全中国,他从南画到北,海南岛、黑龙江、西藏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流浪艺人越来越不好做了,基本就维持一个日常生活。以前人用现金多,现在人身上基本不带钱,又没有扫码打赏的习惯,于是看的人多,捧场的人少。”从兰桂和记者说,随着年龄增大,他也渐渐不太习惯走南闯北的生活了。“我最早开始画蒙娜丽莎,后来有不少人学我,全中国有好几个人都在街头画蒙娜丽莎,这几年还能坚持下来的也就两三个了,别人都转行了。”从兰桂说,他也与时俱进,学习在快手平台上发短视频,目前有几万粉丝。在杭州时,也有人想捧从兰桂进行直播,但是他无奈地表明了自己口才不行,捧不起来,后来也就慢慢不去直播了。
从兰桂画的铅笔画,也十分生动传神
最近,他在网上拜师学起了彩色铅笔画,有着多年绘画经验的他进步很快。他学习了几个月,就可以画出非常成熟的作品。“我是在抖音上拜的师,抖音上有很多人约画,我也想学习这种网络卖画的模式,给人画彩色铅笔画谋生。”不过画画必须有一个地方,从兰桂和记者说,自己在老家有一块地皮,但是目前无力盖房,想去镇上或者别的地方租一个门面,搞一个自己的画室谋生,结束数十年的流浪生涯。
紫牛新闻记者|刘浏
编辑|张冰晶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视频 记者拍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紫牛新闻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大成(南京)律师事务所唐迎鸾律师
您有新闻线索,欢迎点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