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剩女为何而剩当自我家庭抱负与实际抵触怎么撕掉剩女标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8 01:03:30  阅读:8962 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大龄剩女的意思是被男人挑剩下的年龄大的女人,等同于商场里过季打折的衣服,冰箱里隔夜的饭菜,超市里快过保质期买四送三的酸奶,过了三十岁之后,遇到爱情的几率呈断崖式下降。时间,成了最珍贵的成本。”这是在年初的热播剧《下一站幸福》中的女主贺繁星对大龄剩女的理解。

没有哪个女生想要被贴上剩女的标签,但这个充满了不友好的词,却总是在媒体中,在生活中出现,就连台湾偶像剧女神陈乔恩之前也被贴上了“大龄剩女”的标签。

最近一段时间,一部叫《剩女》的记录片在网络上掀起了热烈的讨论与围观,该片由2位以色列女性导演希拉·梅达利亚和肖什·莎赫拉姆,花了4年时间拍摄而成,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在北京、被贴上剩女标签的三位女孩的故事。

这三位女生都有着不低的学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但就因为迟迟没有结婚,她们的人生被认为是不成功的,不完整的。

这三位主人公为了摆脱“剩女”标签,迷茫过、哭泣过、努力过,最终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

邱华梅:自我实现和婚姻冲突吗?

这部纪录片第一位主人公叫做邱华梅,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某政法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律师,也算在北京站稳了脚跟,可以说34岁的她事业有成,但即使这样,家人依旧觉得她过得不好,是不幸福的,仅仅是因为没有结婚。

邱华梅只要一回家,家里就会因为她的结婚问题发生争吵,在家人眼里,不结婚,一切都没有价值,哪怕她事业再好,被邻居看来都是耻辱的,带着孩子的姐姐甚至认为她就跟入了邪教一样,还表示“不结婚可不就是判刑!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她坐在一家人中间,接受着轮番“轰炸与审判”,绝对没了在职场上的自信,只能默默哭泣,甚至自我怀疑:难道不结婚,我就彻底没有价值了吗?

家人的轮番轰炸让人绝望,可外人的不友好依然想让人落荒而逃。华梅去婚恋机构咨询,然而“红娘”的灵魂拷问着实让人窒息,“(第一)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你不是美女;第二,你年龄真的很大了!”,“你觉得你的年龄在婚姻市场里还是个很好的年纪?”,“你认为你的状态很好,看起来很年轻,那都是自欺欺人。”以及“你要男士接受你不生育的想法?”仿佛整个世界对她都充满了敌意,华梅去相亲角时,被大妈评价说,“律师太厉害了,吵架就麻烦了,我害怕”……从年纪到长相,再到工作,她被奚落得体无完肤。

其实,华梅的要求真的很普通,一是对方受过良好的教育,二是要尊重女性。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她希望获得的是尊重以及婚姻上的自我实现的需求,那么,自我实现和婚姻真的是冲突的吗?其实并不冲突。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者又称为健康的人和成熟了的人,所谓的“自我实现者”是那些满足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之后,努力追寻自我价值和自我超越的人。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到,一个人在某种需要层次被合理满足后,这些需要在他看来重要度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而华梅,她并不需要再为温饱问题这种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发愁,她有朋友们对她的照顾,有作为律师团体的归属感和尊重,她俨然成为了一个努力追求自我价值的人,她从山东滨州的一个农村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北京获得不错的收入,她已经实现了一部分她的自我价值。这样的她,想要寻找另一个可以相互尊重,能够进行自我实现的灵魂伴侣,我认为也无可厚非。

实际上,自我实现者的爱情观更为健康,在他们的爱情关系中,他们倾向越来越完全的自发性、解除防御、放弃角色扮演、尝试和努力;随着关系的发展,他们的亲密、坦诚和自我表现也与日俱增。换句话说,他们都以为,与伴侣在一起时,不需要小心翼翼、压制自己,能成为真正的自己,还可以让伴侣自由的看到自己生理或心理的弱点,他们希望可以自由、轻松、自然的去爱,而不会卷入纷争、威胁或抑制当中去。由此看来,自我实现不仅仅不会与婚姻发生冲突,甚至会让婚姻关系变得更美好。

影片最后,华梅没有妥协,没有随便找一个人搭伙过日子,而是用自己工作攒下来的钱去了法国留学,去追寻她想要的生活。我认为,这并不代表着是逃离,这是她追求自我实现的一场战斗。

徐敏:我单身是因为我有个强势的妈!

徐敏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8岁,中传播音主持系毕业,在北京广播电台工作,她家里还给她单独买了房,买了车。她的条件也可以说十分优越了,但依然找不到对象,有点内向的她甚至去线下参加了上百人的联谊活动。其实,她也有过几次恋爱经历,但都因为妈妈不同意没有走到最后,之前还拆散过她和一位南京男友的恋爱,妈妈不想让她找外地人,怕对方不真心,图自己女儿什么。就这样,原本“不愁嫁”的她成了相亲大军中的一员。

徐敏之所以单身主要是因为她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在影片中,有一段徐敏与咨询师的对话,她表示她的妈妈非常强势,她已经习惯了服从,包括在择偶上面

在咨询的过程中,徐敏提到,在她两三岁时,妈妈曾把不听话的她一个人抛在大街上,任由她大哭,虽然离家很近,她也知道回家的路,但年幼的她感受到的只有巨大的恐惧。她妈妈所采用的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情感勒索的本质是最为熟悉的亲人对我们的情感控制甚至是恐吓,并且他们更能深切击中我们内心的要害。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是这么评价情感勒索的——“不论他们多关心我们,一旦无法达成某些目的,他们就会利用这层亲密关系迫使我们让步。如果相信他们,就等于被控制了所有的决定和行动。”

对于2、3岁的小徐敏来说,妈妈代表着安全感,而因为她不听话,妈妈为了让她听话,就采取了“抛弃”她的手段,让她心里充满了恐惧感与无助感,这样的她再也不敢不听妈妈的话了,因为不听话就代表着被抛弃。在咨询过后,她尝试着鼓起勇气跟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妈妈却用“我辛辛苦苦供你读书,还给你买了房子,你现在却说我什么都做错了……”之类的话回应,妈妈再一次用“情感勒索”的方式让她产生内疚感,让她不得不接受自己是错的这个想法,并且妈妈再一次离她而去的做法会诱发潜意识中童年时被抛弃的恐惧。徐敏如果不能改变和母亲的关系,她之后的婚恋生活还是无法摆脱母亲的控制。

盖琪:当理想向现实妥协,生活是否只剩下将就?

影片中,盖琪是这三个女生中,唯一一个结婚生子的。她是一所大学的助教教授,原本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有过独身的想法,不太愿意要孩子,但在父亲生病离世后,她想法改变了,或者说是妥协了。她没有选择像她一样的书香门第,而是机缘巧合下,迅速与一位农村小伙相恋,结婚,丈夫的年龄也比她小,可她的母亲对此倍感欣慰,甚至还觉得女儿终于过上了“常人”的生活。

盖琪结婚的当天,眼神中似乎没有多少兴奋,有一个场景是她坐在农村的大炕上,窗户外面都是围观新媳妇的人,我感觉就像动物园中被围观的动物,只剩下满屏的尴尬。学文学的她是特别追求浪漫的,但婚礼似乎不尽人意,并且我没有看到她眼神中对丈夫有太多的爱,但她的婚后生活却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

之后她和丈夫一起换了工作,从北京搬到了广州,生了一个自己的宝宝,我并没有发觉她很无奈,我看到更多的是坦然与自我接纳

所谓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简言之就是能欣然接受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

在学校的一个沙龙上,同学们询问盖琪对婚姻的看法时,她说:“结婚前我的生活很有趣,结婚后变得没趣了,只能说感觉比以前幸福了。”她的这番话说明了她是真正的接纳了结婚后的自我,也真正的接受和适应了身边的人及自己所处环境。后来,有一个场景是她和丈夫在楼下“溜娃”,那个时候的她,我觉得是真正的快乐。

不结婚不是耻辱

这三个女生的结局不尽相同,很多女生看完这部纪录片也不免有些焦虑。而我想说剩女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污名化的名词,它似乎从产生开始就自带着一种价值观,仿佛对于女性来说,超过某个年龄阶段不结婚的人就是失败的,步入婚姻就是胜利的象征,还有些人恶意的认为“剩女”就是被挑剩的女生。大龄单身女青年不结婚就代表着耻辱吗?这都什么年代了,大清早亡了,没有谁规定必须在某个年龄就必须结婚。

其实,单身也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就像应用商店中的APP一样,单身还是结婚仅仅是不同的选择。在电影《剩者为王》中,女主盛如曦的父亲说了这样一段话,“她不应该为父母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最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有一天带着男方,出现在我面前,指着他跟我说,爸,我找到了,就这个人,我非他不嫁。我觉着我都能想象的出那一幕,她比着胜利的手势让我跟她妈妈看,那表情多骄傲啊,你看我都真真切切的想到了,那我有什么理由不真真切切的等她实现,那天何时到来我不知道,但我会和她站在一起,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不行。”

借用这段话,我想送给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无论你是想要长期保持单身,还是选择走进爱情,步入婚姻,只要是你真心的选择,那么我相信,都是最好的选择。

文/玉兮之 燕园心理团队

你怎么看待婚姻,怎么看待“剩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