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古诗,道尽了钓鱼人梦寐以求的两重乐趣,有渔获、有意境,最让人羡慕的,是居然不用打着钓伞,顶着大太阳,轻披蓑衣,细雨绵绵之下不仅满目美景,手下有鱼,偏偏还是肥美的鳜鱼,相对于大多数钓鱼人,还苦逼的处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中,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除了羡慕妒忌恨,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透过现象看本质,文青欣赏的是诗词之美,词人欣赏的是诗词之雅,钓鱼人则看到了最关键的一个提示,细雨垂钓正当时!而我们在实战中,也会体验到,下雨时钓鱼,确实是渔获更好,鱼口更为清晰,所以浓缩成一句话,就是雨天好钓鱼。
但实际上,这话也并不是那么绝对,毕竟影响鱼情、鱼口的因素很综合,下雨只是一种气象,而且并不是工业化模板一样,每次下雨都是规模一样、雨量一样,最主要的一点,下雨可预测,但是并不是每一次的下雨,都能精准的被预测。
下雨对鱼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下雨会影响钓点的溶氧、食物的数量
二、下雨会导致钓点的水深发生明显的变化
三、降雨会导致水温发生明显的变化
第一点,其实很好理解,鱼是需要氧气才能在水中存活,但是鱼吸收的氧气和地面生物不同,主要以溶解氧为主,而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两块,第一,是水生植物平时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会少量溶于水。
第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面接触之后,氧气会少量溶于水;虽说是少量,但是架不住接触面大,所以一旦有风、下雨,空气和水面接触频率增加,自然会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第二点,不管雨量大小,都会改变水深,按照雨量的等级,都会对水深或多或少有影响;如果水深变化不大,可能影响不大,但是水深变化达到了一定量级,那对鱼的影响就很大了。
第三点,降雨会影响水温变化,如果降雨等级小,如同水深变化的影响一样,并不算大,但是降雨等级高,雨量大,则很容易导致中上水层降温明显,进而影响鱼的进食欲望。
鉴于降雨对水域的影响都是客观的,所以,鱼在水域的这些客观变化中,在不同的水深,会有着不同的表现,这也是在不同的降雨条件,导致了鱼口有好有坏,如果再综合一下季节、气温等因素,那么选择起来,不妨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操作。
一、冬雨易钓深、钓远
冬季的气压比夏天高,而气压越高,氧气的溶解率就越高,所以在冬季,只要水面不封冰,鱼群是不会浮头的;但是冬季毕竟水温低,浅水区的温度,因为水深的原因,水越浅,水温越低,而水温越低,鱼的活性就越差;
而深水区就然了,因为水越深,水的整体容积越大,所以热容积比越高,简单点来说,水越深,水温变化越小,温差的波动越低;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水温变化的幅度越大,鱼的活性越差。
所以在冬季,如果出现降雨、降雪等现象时,浅水基本上不会有鱼口,就是因为降雨、降雪会导致本就低温的水域,温度变的更低,所以我们在冬季雨雪天出钓,尽量钓深,钓远。
二、夏雨时因钓浅为主,钓浮为辅
夏季因为整体气压比较低,加之气温比较高,所以会导致水体的溶氧比降低,也就是说,在同等体积下,冬季的水,溶解氧的比例,比夏季的要高;而在夏季,因为水温的原因,所以鱼的活性足,相应的,对氧气的需求也更高。
而夏季,一旦有降雨,势必会导致中上水层水温降低,水温由高到适宜,中上水层的溶氧也充沛,按理说我们该钓浮,但又不是这么回事,因为一旦降雨,上浮的鱼群反而会沉底,钓浮基本上没有鱼口。
因为降雨的原因,导致水底的泥沙翻涌,近岸的泥沙涌入,这些大比重的泥沙,都会沉底,带起泥沙中的草籽、微生物、虫实等,对鱼来说,水底的食物更为充沛,所以在夏季降雨,水浅,鱼口反而会更加好;
但是,这也要看具体的水底地形,如果水过浅,也就在30~60厘米,那基本上鱼口也不怎么样,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大家可以考虑钓点放深一些,但是钓法,则以打浮为主。
三、春秋雨钓深的选择,则要看风、看水温
春季和秋季的降雨,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风雨同程,很少有会像夏季、或者冬季一样,只下雨;而春秋季的风,则随着时节变化,表现截然相反。
春季是先北风再南风,随着时节推移,北风越来越少,南风慢慢的变多,所以整体而言,水温、气温是越来越暖,相应的,北风时下雨,会导致水域降温迅速,钓浅是没什么鱼口的;而降雨时伴随南风,则即使中上水层降温,但是水域整体温度还是较高的,鱼的活性、鱼口,自然不差。
所以我们在春季,北风降雨宜钓深,南风降雨宜钓浅,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南风天出钓鱼口会更好;
而到了秋季,这样的一种情况就反过来了,初秋、仲秋,其实气温、水温几乎和夏季没什么区别,但是秋风一过,北风再次袭来,中上水层一旦降雨,水温就会骤降,除了钓深,钓浅是没什么鱼口的。
所以我们在秋季,仲秋之前的降雨天,钓浅比钓深好,而过了秋分,钓深是唯一选择了。
写在最后:
实际上,我们在雨天出钓时,还需要仔细考虑降雨量、风力等级等更细节的因素,但是原则上,只要降雨过程没有雷电,雨滴砸落水面不影响观漂,钓组能顺利抛出去,大多数都不影响出钓,而以上的内容,也仅仅是对钓点的深浅做一个大致参照,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具体到实战,还需要结合鱼情、水情,做细致的调整,才能更精确,渔获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