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秦汉强盛的暗码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5 06:01:34  阅读:6578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是由秦来完成的统一?

为什么强大的秦始皇去世之后不久,他念念在兹的准备千世万世的秦,却二世而亡?

为什么在楚汉相争之际,最强大的项羽失败了,反而是刘邦取得了天下?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能达到非常强盛的阶段?

汉武帝有54年的时间治理这个国家,他到晚年的时候犯了很多的错误,但是汉没有灭亡,最后是昭宣中兴,原因是什么?

最后秦汉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多少历史的基因、文化的脉络?

让我们走进《青课》——《破解秦汉强盛密码》。

《破解秦汉强盛密码》 竖版

嘉宾简介

刘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秦汉历史考古专家。先后发掘过秦始皇阿房宫、汉长安城、广州南越国宫殿官署等秦汉的重要遗存。

破解秦汉的六大密码

秦汉是我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上是秦始皇统一的公元前221年,下是到曹丕代汉的公元220年,前后是440年左右。这个时间很重要,因为经过了春秋战国的一系列分裂之后形成了统一。

战国七雄为何秦笑到最后?

首先给大家讲今天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战国七雄中,由秦最后完成了统一?要解读为什么是秦统一,必然要延续到战国,从战国开始,秦一步步由弱到强,最后完成统一。

战国时代其实就是东周时期的一个过程,战国时期是很重要的历史转折性的时期,各个国家各自为政,经常打仗,因此这时候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心理愿望:大一统

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大家说如果能统一多好。最早提出的是儒家,儒家最早提出了大一统。比方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也是周人所一直强调的文化概念。像《孟子·梁惠王上》就记载了孟子认为的什么样的社会最好,他说“定于一”,就是只有一个国家最好,大家别打仗。最后是秦人完成了统一。

春秋五霸是从秦穆公开始,秦穆公是三十七年开始称霸。秦是“遂霸西戎”,向西边打戎王,在戎狄之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逐霸西戎”,形成了春秋五霸的霸业。但是秦穆公霸业时间很短,到三十九年就死了。秦国有一个非常残酷的制度,就是人殉。不是殉葬的普通奴隶,而是很多的大臣,这些人一杀头,文化自然会发生很多的中断,因此秦的发展一下子就转折了。在此之后,秦国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秦献公废殉人 迁首都

秦献公时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秦献公元年的时候,他在雍城继位秦王后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不再殉人,使整个国家的管理层一段时间不再出现断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改革家,他废止了人殉制度,保留下了大量的精英。

但是有另一个问题,雍城作为秦的首都已有一二百年历史了,盘根错节,他有很多要改革的想法无法推行。在这种情况下,献公二年迁都栎阳,栎阳离当时的边界线非常近,首都离边境这么近的地方很少,在这个新的城市里,他可以大刀阔斧推行自己的改革。

文献中记载了两个改革,很重要。一个是献公七年的时候“初行为市”,就是市场经济的市,在这里他开始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第二个,到献公十年的时候“为户籍相伍”,户籍制度改革是秦人从这儿开始确立的。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接下来就到了秦孝公。秦孝公跟他父亲秦献公一样,也是一个锐意改革的秦王。他在即位第三年的时候就颁布了求贤令

商鞅当时叫卫鞅,从河东过来。来了之后,见到了秦孝公,和秦孝公进行了多日的沟通之后,秦孝公接受了商鞅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和变法的思路,因此让商鞅负责变法

我们所知道的故事就是徙木立信。在一开始的时候,颁布法令害怕大家都不去执行,因此便在南门立了根木头,谁要是能把这个木头搬到北门去,我赏你多少钱,谁都不相信,但是有一个人相信了,把木头扛过去了,他就如约给了这么多赏赐,因此这个法令才能推行下去。在此之后,秦人一系列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商鞅变法有几个重要特点,就是说“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内务耕稼”就是废井田,开阡陌,把大量的土地让你们可以去种植,激发了强大的生产力。“外劝战死之赏罚”,就是说我们许多的功劳不是以你的爵位高低,不是以你的出生身份来决定的,是以你战功的大小,你杀了几个敌人,就给你几分的功劳。因此秦人变成了非常勇猛的战士,一步步走向了胜利。

后人是这样评价的,《汉书·食货志》里写道:班固说“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商鞅变法激发了秦人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秦人便取得了一个个的胜利。最后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一步步把东方六国灭亡,到了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因此栎阳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

在秦都栎阳发现最早的浴室、地下室

我们发掘了很重要的建筑遗物、建筑遗迹以及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从这些建筑材料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当时栎阳的生产得到了巨大的突破,而且跟雍城时期变化很大,瓦当的形制、建筑材料的规模,以及建筑本身的样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了现在已知最早的浴室,现在对我们来说,家家都有浴室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在那个时期,洗澡是卫生文明的象征。秦人的浴室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最集中的浴室,当时秦人很讲卫生。同时我们在这里还发现了壁炉,以及地下室的遗存,而之前这种地下室的遗存只在汉长安城的长乐宫、桂宫、未央宫,皇帝皇后居住的宫殿才有,我们现在一下子就追到了秦都栎阳。

从现在这几年的发现看,很多制度都来源于栎阳,这是一个巨大的改革变化时期。从这些制度上我们发现了商鞅变法,以及所确立的改革制度,废井田、开阡陌等等;从考古学上发现,巨型的筒瓦、空心砖、踏步,以及地下室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也来源于这里。我们一直说汉承秦制,但是我们从来就没说汉承秦制承的是哪儿的秦,是咸阳秦?还是雍城秦?还是栎阳的秦?现在我们有较多的理由可以说,汉承秦制始栎阳,因为这是一个改革的城市,这里会创造出大量的新的制度来

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现了秦人最早“市”的遗存,这个地方大量的陶文里头有“栎市”的戳印,说明文献中记载的“初行为市”的记录确实都实行了,而且规模都很大。而戳印“栎市”陶文的器物,范围影响很大,像北边到延安,东边到华县,西边当然范围很广,南边的秦始皇陵、临潼那些地方都有发现,它是很大的商品交流所显示出来。

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百代都行秦政法”

毛泽东同志对秦始皇有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对于整个秦汉制度,毛泽东同志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百代都行秦政法从哪来呢?一直追到栎阳,栎阳是秦人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起点。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国渠。到了秦始皇即位,绝大多数都是秦始皇元年开始,当时的东边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做一些工程,就害怕秦国去攻打它,就派水工郑国去秦国,说你们渭北的地方不好种地,我给你开一条渠,你这地方就好种地了。秦人一听挺好,就答应修这个渠。修好之后的结果非常好,“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秦统一天下的密码是什么?

秦不断的改革,从献公、商鞅改革给秦制造了一个制度的文明,从市场化、土地、人口等方面给秦人创造了之前没有的一个新的制度文明。强调公信力,这是很重要的,国无信不立。还有依法治国,信自然是讲究公信,自然要讲法,因为随着秦人法令一步步的推行,这个法令能不能推行?能推行到什么程度?是要靠信用来讲的。依法治国、公信力在秦有很重要的地位当然刚才给讲了郑国渠以及《谏逐客书》,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不断以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来自各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以及能工巧匠,最后结果就是郑国渠开通,吞并诸侯,最后完成统一。

秦始皇为了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设守、监、尉守、监、尉只对皇帝和中央负责,没有中间隔一层。比如说侯或者原来的王,没有这些了,减少了行政层级。

第二,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制除此之外,军事上修长城,长城的修建,构建起了一个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减少了北边匈奴对整个统一王朝的影响。还有道路交通系统,建了直道,这个直道很宽,到今天还是很重要的道路。

书同文 车同轨 统一度量衡

还有一点大家都知道,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我们中学课本里都会讲,当时各个国家的文字“马”怎么写的,但是最后秦始皇统一了,统一以秦小篆为主统一之后各个地区的人就在一个文字体系下说话,长时间一个体系的巩固,使我们形成了强大的文化的共性。统一推行半两钱,就是秦人的钱币通行全国,因此同一个钱、同一个语言、同一个文字、同一个度量衡,整个国家开始以同样的声音来说话,这是秦始皇的统一。

强大的秦国为何二世而亡?

秦人二世而亡,这是大家都理解不了的,原因何在?

原因很早就有了,在《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边就说始皇既殁,胡亥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骊山是秦始皇陵,阿房宫是秦始皇修的,骊山还没修好,阿房宫大型工程还在不停地修。

虽然说当时有很好的制度,但是工程太多,且不恤民力,因此最后的结果就是陈胜吴广的起义。秦始皇时期各地对于秦的反抗已经慢慢的变多。因此文献中有句话“为群盗”,就是大家活不下去了,到山里为群盗。因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一高呼,大家马上响应了。当时的口号“天下苦秦久矣。”因此秦灭亡,陈胜、吴广“从民欲也”,“伐无道、诛暴秦”。

楚汉争霸 为何刘邦能战胜项羽?

为什么在楚汉相争之际,是刘邦战胜了项羽?

在楚汉相争之际,陈胜吴广起兵之后,各地纷纷起来反抗秦的统治。刘邦是一支,项羽是一支,其他还有好多,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最后的战争力量项羽的力量最大,刘邦实际上不善于军事战争,经常失败。不过他有一个好处,文献中说刘邦“为人宽厚,常有大度”,因此他到了关中之后跟老百姓约法三章,就是说法律原来很多,大家都记不下来,而他只有三章,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变化,老百姓也都能接受,因此最后刘邦在关中有很大的威望

最后的结果就是鸿门宴,有人跟项羽汇报,说刘邦有反心,当然结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刘邦悄悄跑了。

刘邦到了关中,只收集御府图书,萧何把御府图书都拿走了,都是当时的地图和档案。萧何把这些当时秦王朝积累下来的庞大的档案资料和地图资料拿走以后,刘邦就能在全局上了解整个秦王朝里哪个地方险,哪个地方平,哪个地方物产丰富,哪个地方不宜行军,这是很重要的项羽却不行,项羽来了之后,只要钱,在关中烧秦宫室三月不绝,因此人家说他沐猴而冠。同样是进了关中,取舍不一。

我们大家都知道项羽在这时候已经看不上楚怀王了,因此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各地起义军,最后把刘邦封到了汉中,为汉王,所以后来汉朝是从这儿来的。他自己把这些东西拿走了,到徐州,都彭城,项羽就回去了。因为刘邦手下的人都是东边的人,到了汉中生活不便,最后萧何追回来韩信以后,就准备反抗项羽的战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翻过了秦岭,到了关中,到关中之后就打下了栎阳,把栎阳占领之后,萧何“侍太子,治栎阳”,刘邦到前边打仗,萧何依靠着以栎阳为中心的庞大农业资源,郑国渠修成后有粮,而且这个地方有人口资源,因此最后是刘邦完成了统一。

因此项羽的失败其实很简单,他没有掌握战略资源,有勇无谋,项羽这个人虽然很有力量,但是待人不行,因此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大家纷纷跑到刘邦那儿去了,项羽这边越来越少。而刘邦手下有一系列的谋士,萧何、张良等等,能给他出很好的主意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汉代达到了极盛?

汉初的时候天下凋敝, “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天子找不到四匹一样毛色的马来拉车,而将相只能坐牛车去上班,很穷了,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片凋敝。对于刘邦来说,这个烂摊子他必须守得住,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

第一个就是承袭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我们都学过《白登山之围》,汉初刘邦要跟匈奴打仗,因为匈奴跟秦就打仗,到汉初依然打仗,白登山之围之后,刘邦看打不过,就采取和亲政策,用和亲政策稳固了北部的边疆,使北部边疆基本上没有再出现大的战争,只有到汉武帝时候才跟北边重启大规模的战争,因为汉代有力量了,所以打匈奴取得了胜利。

同时秦始皇三十三年攻下了南方地区,设立岭南三郡的时候,这过程中留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楚汉相争之际,赵佗在南方割地自立,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政权怎么处理?刘邦默认了政权成立,只要不跟我打仗就行,因此从汉初开始,军事战争大量降低。

秦有大量的职官,当时的印章是盖在泥上头,形成封泥。封泥留下之后就能知道当时具体有哪些职官,哪些地名,到现在为止,秦的这种封泥数量在两万枚以上,而汉四百年历史积累的封泥也就是一万多枚,数量少。

虽然说是汉承秦制,但是汉对秦的很多制度大规模裁撤和消减,保留有用的,没用的就裁撤,这跟休养生息是一致的。同时相对秦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大规模的大型工程建设来说,汉减少了密度。

汉高祖体恤民力 拨乱反正

在刘邦还在打仗,修未央宫时。有一天他看到萧何主持的未央宫修得很大,他很生气,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就是说我们还在打仗,胜负不知道怎么样,大家都苦得不行,你把宫殿修这么大干什么?

这好像觉得未央宫有多大似的。但实际上整个未央宫台基很小,东西才一二百米,南北才四百米左右,比阿房宫前殿的台基,根本比不上,它绝对不是空前也不是绝后,其实不大的。汉长安城修是谁修的?也不是汉高祖,是高祖刘邦的儿子惠帝即位后,断断续续修了四五年才把城墙修起来,没有大型工程。

到了汉初的时候,大型的这种工程建设已经一下子就减少了很多,当然不是没有,皇帝的陵墓是大型工程,但是皇帝的陵墓规模要小得多了。比如说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比秦始皇陵,比起来那是小了不是一点半点,它长只有一百多米、二百米,秦始皇陵四五百米,很大,不是一个量级,减少了规模,这也是很重要的。迄今为止,阿房宫和秦始皇陵都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宫殿和陵墓,以后的皇帝再没有超过,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

汉文帝改革刑罚 汉景帝削藩平叛

后来继续发展,到了汉文帝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文景之治。

汉文帝又做了很重要的推广,就是刑罚制度的改革。因为之前秦是有肉刑的,比如说割鼻子、割耳朵、砍手、宫刑等等,包括脸上刺字这些都有。汉文帝时期废除肉刑,而且秦的时候原来是没有刑期的,你要犯了罪,一直当劳役就行了。到了汉文帝时期才规定了刑期

在景帝时候发生了很重要的事件,在汉高祖刘邦时候封的同姓诸侯王,势力慢慢的变大,必然面临着对汉王朝中央政权的威胁。在这时候就提出了削藩,把这些藩王的力量削弱,因此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在景帝三年造反,因此叫七国之乱。但是汉景帝很快就把这七国之乱平定了,平定之后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采取了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最后取得了胜利。

对我们来说,这个时代就进入到汉武帝,为什么到了这时候,汉代到武帝时期走到了极盛的时期?这些都是原因,停建大型工程、废除苛政、改变刑罚、节俭等等而汉武帝时候发展到什么情况了?当时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当时仓库里头,国家仓库里头粮食太多了,而且钱也很多,穿钱的串子都烂了,因此非常富庶。跟汉初“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情况完全不同,富庶了,有钱了,汉武帝就上台了。

汉武帝用推恩令强化中央权力

在汉武帝期间用人非常多,“汉之得人,于兹为盛”。

因为当时诸侯国可以治理地方,它底下有官员,这些官员的级别原来和中央的官员级别是一样的。汉武帝推行左官律,给诸侯王当官的人地位要比中央王朝这些职官的地位要低。同时还采取了附益之法,私人读书人结交了诸侯王之后会采取措施处罚,因此不能结党营私。在左官律和附益法推行之后,在推恩令推行之后,各个诸侯国基本没什么力量了。

还有酧金律,每年给宗庙要祭祀的时候,各个诸侯王、列侯要贡献一定的金子,这个金叫酧金,汉武帝时候,有一次在元鼎五年,他就以各个诸侯王、列侯送上来的金子成色不足,重量不够为由,一次就削减了一百多个列侯,削减之后这些地方自然就归了汉中央。

丞相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皇帝之下的最高等级的官员。但是从汉武帝时候开始,对于丞相的权力进行了大量的控制,第一不让长时间做官。

分设左右丞相,这样皇帝更好控制丞相。

因此汉武帝就牢牢掌握住了中央的权力。

击匈奴灭南越 汉武帝开疆拓土

有了庞大的经济实力,有了整个天下一心的思想,汉武帝开始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又准备开通西南丝绸之路,这也是为了战争准备。到建元三年,也灭了闽越。到了元鼎五年灭了南越,把南越地方灭了之后,原来是三个郡,设成九个郡,因此设了南海九郡。到了元鼎六年,灭了东越。这样经过了一系列战争之后,地域空前庞大。

汉武帝独尊儒术 创设太学

政治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全天下的思想开始集中在武帝的周围。

统一的大范围的国家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因此汉武帝在元朔四年,在长安设立太学,国家开始第一次集中培养管理型的人才,这些人毕业之后就是治理国家。当然各个地方也有设学校,这些学校也是培养人才,因此从这样一个时间段开始地方上的教育制度,国家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一个体系。

汉武帝把人才看得非常重。察举制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跟原来的这种世举制有巨大的变化,因此汉武帝在这个方面也是很重要。

汉武帝统一铸币权 盐铁官营

汉武帝在元狩五年的时候收回了铸币权,实行了五铢钱,从此开始五铢钱一直使用到隋代。五铢钱开始在全国范围里头通行,一个货币,一个度量衡。实行盐铁官营,通过控制住了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国家就是不给老百姓加赋税,但是国家可以收获得到大量的收入。

汉武帝在巫蛊之祸后反思错误

汉武帝强盛了,汉武帝达到了非常高的顶峰,但是汉武帝年龄也就大了。汉武帝老年,年纪大的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犯病,他就开始找原因,在巫蛊之祸后,到了征和四年,也就他最后几年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下诏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这些错误。

在巫蛊之祸之后,他发现他的许多判断是错误的,他就反思之前的许多政策肯定也有错误,因此他反思。在《汉书·西域传》里头就记载了“轮台之诏”。轮台是西域的一个地点,汉武帝在诏书里头说原来“朕之不明”,我这时候比较糊涂,去打仗,我现在心里很痛心,“悲痛常在朕心”,我原来犯了很多错误,“今请还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轮台这个地方准备修这些不行,以后要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禁止苛政暴政,不收缴很多的税赋,力本农。

因此把行政的重心从战略的征伐转到了农业的生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头就指出,汉武帝晚年出现错误,而西汉后来能昭宣中兴的原因,是汉武帝“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汉武帝认识了错误,又找到了合适的人来辅佐他的儿子,使汉代虽然出现了波折,但是能够向前发展。

大型工程与大一统国家相辅相成

好了,我们看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强大的秦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基因?

它有大量的工程,简单说长城、直道、郑国渠、白渠、漕渠,这种大型工程建设必然意味着国家有着大量的凝聚力和工程统筹能力,只有在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里头才能修这种工程,分裂的一个个小的政权底下,这些工程你不用想,想都别想。同时也就成为了加强大一统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长城如此,直道如此,郑国渠、漕渠、白渠本身的修建都是为了巩固大一统国家,这种大型工程建设是大一统国家能做的,也是维护统一所必要的。

不断改革 自我创新

当然仅仅有这些大型工程建设是不够的,像刚才所介绍的,文字的统一,货币的统一,邮传系统的统一,道路系统的统一,这也很重要。如我们刚才所说,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文明上的创新。以皇帝为首的三公九卿制,秦所创立的郡县制,到汉代开始的郡国制度,以及汉武帝开始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一次次不断改革和自我创新,它是一种非常自信的强大,只有自信才能强大

开放自信 人才辈出

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它是一个开放的从刚才所讲的《谏逐客书》来说,大量对外来知识分子的尊重和外来力量的吸取,成就了秦的统一,而汉武帝时期大量士人进入了中央王朝,让他们各尽所长体现自己的力量,因此造就了汉武帝时期的人才辈出,因此才会有汉武帝得人“于兹为盛”。没有人才万万不行,因此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秦汉时期强盛的基因。

有大型工程,有一系列统一的政策,有一个好的制度,同时还有强大的自信,以及开放的心态,因此秦汉才能取得我们之前想象不到的成就,也造就了、打下了两千多年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雄厚基础

《破解秦汉强盛密码》 横版

编辑:子子

校审:小张

中国历史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历史中国微信订阅号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