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较真丨网上那些长命诀窍长命几大特征真的能信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4 21:43:30  阅读:6291 作者:责任编辑NO。谢兰花0258

较真观点:

  • 1遗传基因、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影响人的寿命,所以寿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吃了什么、做了什么就一定会长寿。看待长寿的观点要与时俱进,要相信可重复、可查证的科学的力量,而不是玄学一样的“祖传秘方”或“长寿秘诀”。
  • 2很多自媒体总结的“长寿体质”“长寿秘诀”“长寿几大特征”,都缺乏科学性。比如“无论男女,50岁是寿命决定期”,这就是纯粹忽悠更年期中年人的说辞了。有什么科学证据说明了50岁是寿命决定期,而不是49岁或者51岁? 再比如“短寿女人的共性:便秘、易生气”, 便秘和易生气是人体表现出来的两个现象,便秘背后可能有多种病因,易生气可能的原因就更多了,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有这两种情况的人去检查一下身体才有助于处理问题,是否会影响说明需要科学的统计数据。

查证者:余和军 | 物理学博士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从有记录的历史看,至少从秦始皇时代,人们就已经做上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跟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科技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七十从古来稀已经变为今常见。那么,以科学的眼光看,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1.寿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部分人理解的长寿,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概念

从大的方面说,人自身的遗传基因、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都会影响人的寿命,也就是说,寿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内外因两个自变量及其相互关联得到的函数值。但是,长寿作为一个时间概念,来自于比较与度量,一个人活到多大岁数算长寿,既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绝对性来自于人获得超越本身遗传条件所决定的寿命,但这个数值至少目前是无法计算出来的。因此,大多数人理解的长寿,更多是一种相对概念,比如,不抽烟的人比抽烟的人寿命能否延长以及延长多少,又由于没有一点两个人或者两个实验样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能除是否抽烟以外完全相同,因此,以抽烟等某个因素为变量判断其对长寿的影响程度,就只能来源于统计数据,且统计和比较样本越大,结果越准确。

2.随着生命科学最新研究的发展,我们看待长寿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

科技技术是持续不断的发展进步的,人们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过程,生命科学、医学和药学领域研究周期较长,有些研究和观点以前可能是对的,但新的研究表明是不对的或者欠妥的,比如关于喝酒对人类健康的研究,最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小酒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是“滴酒不沾有利于身体健康”。还有的研究或说法可能是一家之言,是否正确还有待深入的科学研究,比如近期网上热议的某院士30年前的论文“气功外气治疗肿瘤”,当时看这篇论文和这项研究像模像样,要理论有理论、要实验有实验,但充其量仅能算是信者有之的一家之言。因此,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我们看待长寿的观点也要与时俱进,要相信可重复、可查证的科学的力量,而不是什么玄学一样的“祖传秘方”或“长寿秘诀”。

3.国人很容易犯从现象到现象,以及强行结论的毛病

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胜于逻辑思维。我们的祖先以及现在很多人容易把一些现象或者经验观察与某些结论划上等号,比如“耳朵大有福”,“掌纹上的生命线越长寿命越长”等等。这就容易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从现象到现象、没有深入根本;二是得到的结论很可能是“乱点鸳鸯谱”,强行推出一个不一定正确的结论。举个例子,乘坐飞机时,机场广播经常说,“您乘坐的飞机由于流量控制的原因,不能按时起飞”,这就是典型从现象到现象,或者从结论到结论,到底是什么事情造成流量控制才是这后面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个原因外人不可能知道。又如,老百姓常说的眼皮“左跳财、右跳灾”,算命先生口里的“面带桃花”有喜事、“印堂发黑”会倒霉则是强行结论的情况。在判断什么因素影响寿命这个事情上,很多国人容易不自知地会犯以上“毛病”。

如果你认同以上理论和观点,那么可以进一步看看笔者对一些网友关注的长寿相关问题的理解。

说法1:短寿的女人三个共性:便秘、易生气、缺乏运动——不对缺乏科学性

便秘和易生气是人体表现出来的两个现象,便秘背后可能有多种病因,易生气可能的原因就更多了,可能是生理性的原因,也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两个因素属于前面说到的从现象到现象,有这两种情况的人去检查一下身体才有助于处理问题。至于运动有利于健康长寿,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常识。

说法2:寿命长的男人肺活量大、心胸大、性冲动大——不对,缺乏科学性

肺活量是判断一个人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一般肺活量大的人心肺功能更好,免疫力更强。性冲动体现的是人的性激素分秘水平,只能说明人的身体状态和生殖能力不错,但进一步跟寿命长短挂钩就有点牵强了。心胸宽广、心态乐观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心理健康属于身体健康的一部分,也有利于物理肌体的健康。

说法3:无论男女,50岁是寿命决定期——缺乏科学性,强行结论

这就是纯粹忽悠更年期中年人的说辞了。有什么科学证据说明了50岁是寿命决定期,而不是49岁或者51岁?所谓“50岁开始依然有良好的睡眠质量,50岁开始生活和工作依然井井有条,50岁开始依然拥有良好的免疫力,50岁开始依然能够做自己最喜欢的运动,50岁开始依然拥有良好的记忆力,50岁开始依然拥有良好的消化功能,50岁开始依然拥有良好的体力”,这种杂糅也没跳出前面说的从现象到现象,或者强行结论的标靶。

说法4:女性长寿六大秘诀:保持愉悦心情、多运动、多喝水、好的睡眠、睡午觉、多泡脚——缺乏科学性,强行结论

心情愉悦、多运动、多喝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是有依据的,多泡脚让人感到舒爽,但也仅此而已;睡眠好坏同样不是长寿的原因,而是身体肌能或症状的体现,至于说睡午觉,劳逸结合是有必要的,但说到跟长寿有关,就是前面提到的强行结论了。

说法5:不论男女,45岁之后还有这5大特征,说明你很健康,可能长寿——强行限制年纪,没有科学性

大意是头发好、心态好、睡眠质量好、代谢好、身体状况好说明身体很健康,可能长寿。啥都好了,当然身体好,身体好了自然可能健康长寿,这个逻辑没毛病,但是为何需要加个45岁?有人60岁还是一切都好,吃嘛嘛香,不也可能健康长寿?

说法6:人身上最脏3部位(腋下、股缝、头发),洗澡多搓搓,身上细菌少一半,有利于长寿——缺乏科学性

环境中以及人体上寄生的细菌病毒突破人体的免疫系统或者超过免疫系统的负载,人体就会生病,这是必然的,因此,洗洗更健康,但说什么“身上细菌少一半,有利于长寿”就是瞎扯了,“少1/4”或者“少3/4”可不可以有利于长寿?估计这都是自媒体们随意编出的一个数字。

说法7:千金不换的长寿秘诀:早上三要(要喝一杯温开水、要早起、要吃早饭),晚上四不要(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得太过于油腻、不要喝太多的水、不要睡得太晚)!简单又实用——模糊式的中国式描述,不准确不科学

这种所谓秘诀属于典型的中国式描述,多早算早?多晚算晚?太多的水是指多少?油腻有无定量上标准界限?这跟“少许”、“差不多”等中国式语言一个路数,都属于靠“说不清”、让人无法判断而宁愿信其有。

说法8:阳气是长寿之本,阳气不足咋办?学会这6招,把耗尽的阳气补回来——适度晒太阳是对的,但阴气阳气则是无解

阳气是传统医学的说法,大概与阴曹地府的“阴”相对应,所谓“阳气足人长寿,阳气衰人早夭”。但是,阳气的物理和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它有无数学表达式等等,恐怕最牛的传统医学医生也说不出来。当然,适当晒太阳是对的,晒太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弥补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的缺陷。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量,为了多补阳气而暴晒太阳,或者所谓“把握好夏天补阳气的好时节”,那么太阳中的紫外线可能会马上给你的皮肤点颜色看看。

说法9:睡眠竟影响寿命!睡前一个动作,排出毒素,睡出长寿,一觉到天亮——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睡前影响长寿的动作,比如睡前伸懒腰、睡前梳头、睡前推腹、睡前敲胆经、睡前泡脚、睡前喝杯水等等,信不信由你,笔者认为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瞎扯。

说法10:睡觉时有4种表现属于长寿体质,若占12个,那也很不错——没有科学依据

这是个表现说的是“入睡快、不打呼噜、不梦游、蜷缩睡觉”。天天996的人,倒头就能睡,这恐怕不仅不会长寿,还会折寿;大部分人睡觉时只做梦、不梦游,占了这一条的很多人却不长寿;一般轻微的打鼾并不构成健康危害,但强烈的、不规律的打鼾就有问题,应该及时治疗,跟长寿体质也没什么关系;蜷缩睡觉就更和长寿没关系了,这里个人习惯的因素更多,天冷时人总是会蜷缩的。

说法11:爱喝小米粥的人,长寿不会远离你——没有科学性,寿命长短跟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正相关

中国北方很多地区,比如陕西、山西等生产优质小米,所以当地很多人每天主食、点心也都离不开小米,但从各省人口普查数据看,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陕西第21名,山西第17名,而由于产地的原因,海南人和广东人很少吃小米,这两个省的寿命排名却分别位居第9名和第6名。进一步分析榜单可以发现,其实寿命长短跟各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正相关,寿命较长的地方也是经济及科技较为发达的北上广以及江浙等东部省市。

说法12:每天喝二两白酒的人和滴酒不沾的人,哪种人更容易长寿?——只要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风险

前面我们举例时说过了,目前研究表明,只有滴酒不沾,才能远离一些风险。比如2018年有研究对将近60万的人数作为样本,这是一个来自多个国家的联合研究,结论表明:喝酒会明显提高脑卒中的概率,心衰也会随着酒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根本没有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只要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风险。

说法13:晚饭后有这些习惯的人,基本上与长寿无缘——没有科学依据

这些习惯包括晚餐后松腰带、晚餐后吃水果、晚餐后吸烟、晚餐后立即散步、晚餐后马上洗澡等。这些大多是似是而非、没有考证过的说法。吸烟,无论何时吸烟都是不利于健康的;人是杂食动物,水果本身就是人类的食物之一,晚餐后适当吃些水果,通过果酸化解油腻有何不妥?至于说饭后松腰带、散步、洗澡这些动作,可能主要考虑的是对胃消化食物的影响,但何时也对60万或者相当体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过研究,再来判断它们和长寿是否有缘吧。

最后,我推荐读者看一看《科学家的司机》这篇文章。笔者跟这篇文章的作者及发表平台没有利益关系,但这篇文章曾在国内科研界引起了共鸣,或许对于大家了解科学家特别是医学研究者如何工作,了解科学家如何研判哪些是疾病或寿命的影响因素会有启发,进而有助于我们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和长寿观。

本文编辑:杨小慢

想了解更多关于长寿的内容?微信搜索较真辟谣神器”小程序,点击问答”进行提问,较真妹等你哦~参考文献详见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