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子贡的游说真的改变了鲁齐吴晋越的前史走向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4 19:38:09  阅读:1922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子贡一出,五国各有变”不可信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讲的是孔子若干弟子的故事,其间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不授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的子贡。作为孔子弟子、一介儒生,子贡仍是个方案精细的商人,致使成为后世儒商的鼻祖;不仅如此,他还曾担任过鲁、卫两国的相国。但子贡的列传乃至整个《仲尼弟子列传》中,关于他经商和当官的业绩都疏忽不提,而要点记载的是他游说五国之事。这个故事是这样说的:

齐国大夫田常想在国内独揽大权,但又惧怕高、国、鲍、晏等宗族的实力,所以想将他们的族兵调走攻击鲁国。鲁国是孔子的故土、爸爸妈妈所葬地,所以孔子就与弟子商议,怎样去抢救祖国。子路、子张、子石先后自荐救鲁,但均被孔子回绝;之后子贡请行,孔子才容许。

子贡到了齐国,游说田常抛弃攻击鲁国,而应该攻击吴国,为什么呢?由于鲁国难攻,吴国易打。田常十分恼怒,分明吴国比鲁国强壮,您说这话是何存心呢?子贡对答说,您的忧患在国内,所以要经过进攻强敌来削弱齐国内部的力气,到时候您不就能顺畅操控齐国了吗?田常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但大军现已动身了,假设去攻击吴国,不是会让人置疑存心?子贡说,您先按兵不动,我去找吴王来援鲁攻齐,到时候您迎击他就行了。田常赞同了。

子贡接着到了吴国,开端游说吴王夫差,说您要实施王道的话,就不能让其他诸侯灭绝;要实施蛮横的话,就不能让其他强敌呈现。现在齐国想吞并鲁国,来与吴国争个高低,您何不去援鲁攻齐,这样既保存危机中的鲁国,又阻挠扩张中的齐国,不是名利双收吗?这话说中了夫差的心田,不过夫差却忧虑越王勾践乘机报仇,所以提出先攻击勾践再说。子贡说,您不要急,不如让我去让压服勾践,让他派兵援助您,这样不就要挟不到您了吗?夫差赞同了。

接着子贡到了越国,说大王您风险了,吴王现已窥视到您意图。勾践吓得叩拜在地,连忙问怎样是好?子贡说,您有必要出动戎行辅佐吴王,用金钱和言语取悦他,这样他才会定心去攻击齐国。假设他打输了,那便是您的福分;假设他打赢了,就会要挟晋国。到时候他精锐损失在齐国,重兵又被晋国控制,大王您不就能够趁虚而入了吗?勾践转忧为喜,赠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和宝剑一把、良矛二支,但子贡没有承受,而是回到了吴国。

子贡又报答吴王夫差,说越王勾践诚惶诚恐,可不敢有其他方案。过了五天,越国大夫文种也到了,说勾践恳求亲身带领三千越军援助吴国,并以十二件盔甲和一批斧头、屈卢矛、步光剑等奉送吴国。夫差十分高兴,以为子贡说得没错,接着问子贡是否要承受?这时子贡就说,您要调集人家的一切戎马,又让人家国君侍从出征,这是不道义的;您能够承受礼物,也能够承受戎行,但越王自己仍是推辞了吧。夫差对子贡百依百顺,调集九郡军力攻齐。

子贡最终一站抵达晋国。他对晋定公说,齐国和吴国行将开战,假设吴国输了,越国就会狙击;假设吴国赢了,就会要挟晋国。晋定公吓了一跳,那寡人该怎样办呢?子贡说,您只需整治好武器,疗养好士卒,等着吴军到来就行了。晋定公也容许了。之后,吴王夫差在艾陵大北齐军,消除了齐人七个军的军力,然后公然西进迫临晋国。两国在黄池相遇,以逸待劳的晋军成功战胜奔走风尘的吴军。

此刻越王勾践传闻吴军惨败,立刻渡过钱塘江狙击吴国,直打到吴国国都姑苏七里外。夫差传闻国家被袭,只能火速回来,抵达五湖与越军作战,之后百战百胜,退至王宫。所以夫差与相国都被越军杀死。三年之后,越王勾践称雄东方。《仲尼弟子列传》对此评论道:“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这个故事能够说十分精彩了,本来大名鼎鼎的勾践灭吴,竟然来自齐国攻鲁的蝴蝶效应。经手办成这件事的,正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而孔子自己,也成了整个事情的实在操盘手。

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仲尼弟子列传》,之后《越绝书》《吴越春秋》都有记载,内容也愈加丰厚。《隋书·经籍志》说“《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乃至以为《越绝书(记)》仍是子贡的著作。当然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否认了这一点,说“按《越绝书》云是子贡所著,恐非也。其书多记吴越亡后土地,或后人所录”。其实《越绝书》和《吴越春秋》都是东汉越人依据前史文献结合民间传说编撰的两部吴越别史小说,不少内容实在性存在疑问。

整体来说,《仲尼弟子列传》一起期及更早的著作,都没有说到子贡游说五国一事。反而在《韩非子·五蠹》一文中,说到齐国即将攻击鲁国,鲁国差遣子贡去游说。齐人说,您说得很有道理,但是咱们要的是土地,不是要听您的道理。所以齐军依然攻击鲁国,直到国都十里外划定两国鸿沟。所以《韩非子》称“子贡辩智而鲁削”,由于机敏善辩底子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只要进步自己的实力才是小国抵挡大国之道。

可见,《韩非子》对子贡是排挤的,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恰恰相反。那么究竟哪个才是实在的子贡?其实从《韩非子》的说法,很简单看出这是一则寓言,意图是为了引出中心思想:子贡这种“言谈者”便是对国家没协助的“五蠹”之一。而《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子贡,则显着有着战国纵横家的影子。只不过《史记》是史书,而非《战国策》一类子书,所以读者简单受骗,其实《史记》对《战国策》摘录十分多,那么或许两个说法都不实在。

实在的暗地操盘手——田乞

当然,笔者的定论并非是臆测,古人其实就早有质疑。

《史记会注考证》引苏辙曰:“齐之伐鲁,本于悼公之怒季姬,而非陈恒;吴之伐齐,本怒悼公之重复,而非子贡。吴齐之战,陈乞犹在,而恒未任事。所记皆非,盖战国说客设为子贡之辞,以自托于孔氏,而太史公信之耳。”苏辙在此指出两个疑点:榜首,齐攻鲁是由于齐悼公恼怒季姬,吴攻齐则是夫差恼怒齐悼公重复无常。第二,艾陵之战时,齐国田氏宗主是陈乞,底子就不是陈恒。“田”“陈”通假,“恒”避忌为“常”,故陈恒在《史记》叫田常。

为什么苏辙会有这样的知道?这来源于记载春秋前史最详尽牢靠的一部史书——《左传》,古今学者往往经过《左传》校对《史记》中春秋史的遗漏。经过读《左传》,能够发现这件事模糊有个暗地黑手,但此人既不是子贡也不是孔子,而是其时齐国田氏宗主田乞。田乞尽管没有“五国各有变”这么奇特,但关于日后的“田氏代齐”却走出了最要害的一步。整个故事读起来十分痛快,并不比《仲尼弟子列传》的故事差劲。

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的典故就出自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景公。齐景公没有嫡子,十分宠爱孺子(小儿子)荼,曾为他扮演牛而折断过牙齿。齐景公逝世前,托付上卿国夏、高张立孺子荼为国君,而把其他令郎外放在国都以外的莱地,避免对孺子荼形成要挟。令郎们也不那么厚道,纷繁作鸟兽散寻觅外援。其间令郎阳生就逃跑到鲁国,还娶了鲁国执政季康子的妹妹季姬。

废长立幼一向都是简单引起国家内争的行为。齐景公在位五十八年,诸令郎都树立了自己接近的实力,田氏宗主田乞接近的便是令郎阳生。这时他一方面假意阿谀国夏、高张,并称诸大夫对国、高不满;另一方面又去诸大夫面前挑唆,说国、高想根除咱们。颇有实力的鲍牧(鲍叔牙后人)等大夫被他压服,所以他们一同抢先攻击国、高。国夏、高张猝不及防,战胜后与死党晏圉(晏婴后人)、弦施逃亡鲁国。田乞趁机把令郎阳生迎候回了齐国。

所以田乞约请众大夫去公宫盟誓,一同拥立令郎阳生为国君。鲍牧其时喝得酩酊大醉,被车夫鲍点拉了曩昔。鲍点问:这事是谁方案的?田乞面不改色心不跳,矢口不移是鲍牧的主见。鲍牧醉意熏熏,但也知道是怎样回事,就问田乞说,您莫非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周围令郎阳生吓得双腿颤栗,说:哪敢不唯您是从?惟愿不发作骚动!此刻鲍牧酒精上脑,也没力气再争论,说:谁不是先君的儿子呢?算是承受了阳生。阳生即位便是齐悼公,立刻杀死孺子荼。

齐悼公上台后安排着接回鲁国妻子。不过这时候发作点意外,本来季姬孤寂难耐,和族叔季鲂侯一来二去勾搭上了。季康子怕齐悼公问罪,不敢把妹妹送到齐国。这下齐悼公火了,所以派鲍牧出动戎行,并告知吴王夫差,不拿下鲁国不罢手。鲍牧很快攻下鲁国谨、阐二城。季康子没办法,只能交出妹妹,齐悼公也便是指令鲍牧收兵。

鲍牧战胜了鲁国,又有点小心思了。分明自己才是实力最强的大夫,为啥要被田乞抢了头功呢?所以也鼓动逃亡的群令郎来与悼公争位。这事很快传到齐悼公耳里,他告知鲍牧,有人告发您,请您带三分之一的产业,去潞地承受查询。假设有此事呢,您带一半产业出国;假设没有,您定心回国好了。鲍牧一听不妙,但思量着还有退路,撕破脸也没有必胜掌握,就乖乖上路了。

但他走到半路时,齐悼公又下了一道指令,只允许他带两车金钱走。这时鲍牧现已无力抵挡、懊悔不能,只能老厚道实走到潞地。当他抵达潞地,公然不出预料,被抓起来处死了。这件事尽管一向没有说到田乞参加,但暗地黑手是谁再理解不过。由于齐悼公最信赖的依托的便是田乞,所以显着便是田乞使用齐悼公,来根除最大的政敌鲍牧。齐悼公自己资质平平,估量想不出这么高超的调虎离山之计。

为什么这样说?由于齐国本就比鲁国强不少,齐悼公仅仅为了抢回妻子,竟然把吴王夫差请过来了。吴王夫差是什么人物呢?夫差父亲阖闾于公元前506年攻入楚国郢都,夫差于公元前494年攻入越国会稽,可谓是打遍江南无敌手。其时正准备向北方出兵,与老牌霸主齐、晋一争高低。所以当齐国使者公孟绰向夫差推辞时,夫差一口回绝了。夫差说:上一年寡人听到贵君指令,本年却又改变了。寡人也不知道该听哪个,要不仍是寡人亲身去问问吧!

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邾、郯三国,一同攻击齐国,联军驻扎在鄎地。这样一个时间段,夫差却听到一个音讯:齐悼公被杀了!

齐悼公被谁杀的?《左传》只说“齐人弑悼公”,《史记 齐太公世家》《卫康叔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则说鲍牧(或称鲍子、鲍氏)弑悼公,《晏子春秋》又说田氏杀悼公。看上去,鲍氏与田氏杀悼公都不牢靠。鲍牧此刻现已被杀,当然也有人解说是鲍氏族员;但田乞自己便是齐悼公的亲信,为何要反过来杀死悼公呢?咱们看看齐悼公之后齐国的政治格式就知道了。

齐悼公逝世,子齐简公即位,此刻担任执政的是国书、高无丕。国氏、高氏是齐国代代上卿,尽管之前国夏、高张被驱逐出境,但国氏、高氏宗族实力还在。齐悼公引来吴王夫差,让国内一片惊慌,所以国氏、高氏趁机反扑,杀死齐悼公,期望夫差能退兵。耐人寻味的是,田乞作为齐悼公的铁杆,竟然也能安然无事,很或许反水投靠了国、高,所以悼公这么简单被弑杀,而鲍氏族员或许也参加了政变。所以《左传》抽象称为“齐人弑悼公”。

当然,夫差和齐悼公底子无冤无仇,也便是想找个理由搞事罢了。所以悼公被杀后,夫差不光不退兵,反而大哭三天三夜,宣称要为齐悼公报仇。夫差先出动一支戎行走海路突击,但上岸之后立刻被齐军打败。次年,夫差另起炉灶,联合鲁国一同进攻齐国,连续攻下嬴、博二地,最终与齐军主力在艾陵相遇。成果吴军在艾陵之战根本全歼齐军,主帅国书阵亡,副帅高无丕逃回齐国。夫差打服了齐国,又为悼公报了仇,满足地偃旗息鼓。

公元前484年发作的艾陵之战,对齐国最大的影响,便是代代上卿国氏、高氏,在这一战中完全残废。而田乞也派了弟弟田书、族员田豹等参战,田书战死、田豹逃回,算是弃车保帅,保存了田氏实力。艾陵之战后,田乞才逝世。从他终身来看,使用鲍牧杀孺子荼、使用悼公杀鲍牧、使用国高杀悼公、使用夫差杀国高,借力打力,环环相扣,连环计能够说用得炉火纯青。假设要评选春秋时期的榜首阴谋家,田乞应该也不遑多让。

田乞逝世后,子田常即位,此刻齐国再无大宗族能与田氏抗衡,比及田常杀死齐简公与执政监止,齐国国君总算被牢牢攥在田氏手中,奠定了日后田氏代齐的根底。

《左传》中的子贡故事

那么,为何会呈现“子贡一出”的说法呢?其实依据《左传》,子贡在鲁国与吴国之间的确频频走动,但远没有“五国各有变”这么奇特的成果。

公元前488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在鄫地会晤,夫差让太宰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不敢出国,怕被夫差治罪,让子贡去推辞。太宰嚭说:“咱们大王走了这么远,你们大夫却不出来,这是什么礼仪呢?”子贡说:“仅仅是惧怕贵国罢了。咱们国君都现已来了,大臣莫非还要丢下国家来吗?要说礼仪吧,贵国鼻祖吴太伯还能推广周礼,但仲雍承继后却断发纹身,莫非是合于礼仪的,不都是有原因才这样做的吗!”直接把太宰嚭弄得哑口无言。

公元前484年,鲁国司马叔孙州仇参加艾陵之战,子贡也同行。在战前,吴王夫差把剑、矛、甲赐给叔孙,说:“仔细做好贵国君交给您的使命,不要抛弃指令!”叔孙州仇言辞迟钝,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对答,这时又是身旁的子贡站出来,说:“州仇乐意承受剑甲,跟随大王!”叔孙州仇这才反响过来,立刻磕头感谢恩赐。

公元前483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在橐皋会晤,夫差派太宰嚭恳求持续结盟,重温盟约。鲁哀公心里一直瞧不起吴国,现在处理了齐国这个外患,更不想容许夫差了。所以又派子贡出头抵挡太宰嚭。子贡说:“咱们国君以为曾经有盟约,就不必从头签订了;假设能够更改,那每天结盟又有什么用?现在您说要重温曩昔的盟约,假设盟约能够重温,那它也会寒凉下去的。”所以鲁哀公推辞了和吴国结盟,而与卫国、宋国结盟。

夫差一起召见了卫国,但卫出公不来。夫差大怒,派兵包围了卫出公的旅舍。鲁国大夫子服景伯又让子贡出马。子贡再次找到太宰嚭,先送给他五匹锦,然后讲到卫国的事。太宰嚭说:“咱们国君想服侍卫国国君,由于他迟到了才留下他。”子贡说:“卫君动身前与大臣商议过,有人支撑有人对立,所以才来得晚的。现在你们拘禁他,这不是让对立的敌人高兴,而让支撑的朋友难过吗?更何况还让诸侯惧怕,那你们还怎样称雄呢!”太宰嚭赞同了。

可见,前史上的子贡的确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在与吴国的交际方面,为鲁国争夺不少利益,所以才会被战国纵横家唐塞成“子贡一出,五国各有变”的故事。

《史记》还有一个遗漏,便是在《吴太伯世家》《鲁周公世家》中,均记载吴王夫差到缯地向鲁国索要“百牢”为祭品,“百牢”便是牛、羊、猪各一百头。依照《周礼》,皇帝十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夫差竟然一口气要百牢,实在是冒全国而大不韪。季康子不乐意违反礼制,所以就让子贡游说夫差与太宰嚭,夫差总算抛弃这一恳求。但据《左传》,鲁国迫于吴国的压力,实际受骗场如数照给了,并没有说到子贡的参加。

为什么《左传》鲁国给吴国供给百牢,会在《史记》中讹传为子贡回绝百牢?前文说到,子贡于本年(公元前488年)代表了季康子去游说了太宰嚭,不过子贡不是为季康子回绝供给百牢,而仅仅为季康子不前往参会进行辩解。笔者以为,此事自身对鲁国就很不光彩,并且子贡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物;所以其时子贡在鲁国,不应该呈现这种严峻的交际失利。所以传来传去,就变成子贡成功游说夫差与太宰嚭抛弃百牢了。

总而言之,关于子贡故事最牢靠的记载,仍是在《左传》和《论语》之中;后世晚出的一些史料,则需求仔细去考辨。《史记》中关于子贡的记载,其间《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部分来自《论语》,《孔子世家》中孔子临终与子贡的对话、子贡为孔子墓庐六年来自《孔子家语》,这些是相对来说仍是比较可信的;而《仲尼弟子列传》的“子贡一出,五国各有变”与《吴太伯世家》《鲁周公世家》的子贡游说吴王夫差抛弃百牢,这些便是不可信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