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量产路上的“怪”,仿真测试帮着“打”
无人驾驶的量产之路,就跟打怪升级一样,路上总有万千“拦路虎”,例如安全挑战、核心技术不成熟、法律和法规不完善、道德伦理争议等,均已横亘在无人驾驶前行道路上多年,使得这项技术即使到现在也只能隔着长长的天堑窥探黎明的曙光。
尤其是安全性,如何证明一个无人驾驶系统的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当前几乎所有无人驾驶玩家面临的难题。
对此,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曾经估计,如果想让一辆L5级别的无人驾驶车辆正式上路,需要经过110亿英里的测试。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即便是一支拥有100辆测试车的无人驾驶车队,以25英里(40公里)每小时的平均时速7×24小时一刻不停歇地测试,也需要花费大约500年的时间。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实地开展无人驾驶道路测试,显然不现实。
于是,仿真测试作为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无人驾驶研发企业大幅度减少验证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所需的物理测试里程、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的技术手段,就派上用场了。
仿真测试,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传感器仿真、车辆动力学仿真、高级图形处理、交通流仿真、数字仿真、道路建模等技术模拟路测环境,建立现实静态环境与动态交通场景的数学模型,让无人驾驶汽车与算法在虚拟交通场景中进行驾驶测试,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真实的生活中难以达到的测试里程。特别是针对一些在实际道路上基本没有很好的方法测试的极端场景,或者法律不允许的无人驾驶测试场景,如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测试,在仿真平台里可以很快地复现,让车企或者无人驾驶公司在其中进行虚拟测试。
例如Waymo,基于模拟测试,早在2018年9月就达到了50亿英里的测试里程,2019年7月,这一数据则达到了100亿英里(约合160亿公里),实现10个月的时间翻一倍。另外,英伟达CEO黄仁勋也曾公开表示,如果工程师使用仿真测试系统,可以在5小时内完成48万公里的路测。因此,现阶段很多企业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时,采用的都是无人驾驶仿真测试与实际路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量产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验证。
正是看到了仿真测试对于无人驾驶的不可或缺,过去几年诸如谷歌、英伟达、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搭建自己的仿真平台。与此同时,该领域还涌现了大批新创玩家,例如AAI、51WORLD、Cognata、Panosim、Parallel Domain、RightHook以及刚刚被Waymo收购的Latent Logic等,都是无人驾驶仿真测试领域的新锐力量。
图片来自:51WORLD
其中,51WORLD就是一家以数字孪生、5G、VR+AI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以来,51WORLD围绕创造一个真实、完整且恒久的 “虚拟世界”的愿景,以全要素场景为核心,最终打造一个无比真实的虚拟世“51WORLD”。2018年12月,51WORLD正式对外发布了该公司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款全模块无人驾驶仿真测试平台51Sim-One。
据悉,51Sim-One主要有四大核心亮点:快速的静态场景搭建能力;丰富的动态场景编辑能力;一体化集成,满足任意需求;多平台兼容,省去二次开发。不仅如此,针对中国特殊路况,51Sim-One还能够最终靠还原本土道路环境及交通特点,为测试车企提供更接近真实路况的宏观和微观动态交通场景。
那么一年过去,目前51Sim-One在市场上的应用情况如何呢?在今年的地球克隆大会上,据51WORLD创始人兼CEO李熠透露,当前国内外很多车企和测试中心都已经在使用这款产品,一方面用于获取一些以前很难获得的无人驾驶测试数据,缩短测试时间,另一方面降低测试成本。
活动现场,李熠还为大家展示了仿真测试相较于真实路测所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仿真测试可以快速模拟任何场景。比如在真实路测中,如果要想测试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无人驾驶车辆的表现,那么必须要专门去到有类似自然环境的地点或是经过漫长的等待,而在仿真测试中这不再是一个问题,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快速建立类似的场景。不仅如此,有了仿真测试,工程师们可以很快在虚拟环境中还原真实的城市道路。如此一来,无人驾驶测试车便可以轻松地在这些城市“上路”测试了。
图片来自:51WORLD
毋庸置疑,仿真测试是无人驾驶从技术成熟走向产品落地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正如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负责人郭继舜所讲,无人驾驶技术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虚拟仿真测试能够最大化地覆盖场景,保证量产技术的安全可靠。因为没有仿真就不会有充分的测试,没有充分的测试就没有足够的安全,没有足够的安全无人驾驶就没办法上路,更就不可能实现商业化。
而随着这项技术之于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其市场潜力也在不断显现。据推算,未来5年仿真软件与测试的国际市场总规模约在百亿美元左右,且随着商业化的落地,行业将倒逼仿真虚拟测试技术进一步提升,从而助力无人驾驶更快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