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古玉的极致之美百看不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8 06:39:27  阅读:6189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高古玉,尽管经过数千年的埋藏,可是出土后稍做整理,就会显现出它应有的年月特征:“净”、“肥”、“熟”、“美”。这儿的“净”,特指出土的高古玉不会像现在做旧处理过的仿品相同,看起来脏兮兮的,而是显现出它洁净闲适的一面;“肥”和“熟”,主要是表现出了高古玉的熟态,肥而不腻,熟态可掬;“美”,主要是从古人的审美动身,每件高古玉都要契合古人其时的审美情味。

下面经过湖北省博物馆保藏的高古玉,来细细领会一下高古玉的“净”、“肥”、“熟”、“美”吧!

曾侯乙墓玉器出土方位主要有四处,即墓主内棺内、陪葬棺内、墓主内棺盖板之上及椁室之中。开掘陈述指出,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部分玉器是放置在墓主及陪葬者棺内。出自棺内的玉器既有制品,也有半制品(含残器)、玉料(包含仅简略切开、抛光的璞料以及加工制造剩下的碎料)。其间,佩饰是佩戴之物,事实用品,生前可用,并有礼仪上的等级之别,故需精心制造。而残器和璞料乃护尸之物,无需精制。

▲曾侯乙16节龙型玉挂饰 挂饰全体为一条大龙。

这批玉器器类丰厚,是战国前期玉器的重要代表。其间,有一套16件连环玉佩,为我国出土古代玉器绝无仅有之奇宝。

战国至汉代时期曾呈现许多精美绝伦的组合玉器,其间活环套链组合玉器是古代镂雕工艺与切开工艺的又一次提高。所谓活环套链便是把平面“搜镂”的技巧用于立体“镂空”上,即在一块玉料上镂雕成数个可活动的环或佩,环环相扣、环佩相扣构成衔接,使之可卷折可打开,但不行拆卸的一种工艺。

活环套链工艺的呈现,能使较小的玉料“拉”长,即用小块玉料雕刻大型化玉器,变不行能为或许。

曾侯乙墓出土高古玉赏识

▲东周四节龙凤纹玉佩,此展品为东周(战国前期)文物。长9.5厘米,宽7.2厘米,厚0.4厘米。这件玉佩选用分雕工艺,将一整块玉料雕刻成相连的四节,使之能够自在卷折。玉佩上刻有龙凤一体的纹饰,带有稠密的神话宗教颜色,也是对生命互为因果的调和表现。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保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东周金缕玉璜,此展品为东周(战国前期)文物。长11.8厘米,宽2.7厘米,厚0.25厘米。这件玉璜用3道金丝穿缀2件青白色玉璜,是现在所见先秦时期仅有1件金玉合一的器物,所用之玉为新疆和田软玉,质地优秀。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保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东周兽面纹玉琮 此展品为东周(战国前期)文物。高5厘米,宽6厘米。琮呈现于新石器时代,祭祀时可作为交流六合的法器。这件玉琮外方内圆,上下贯穿,直观地展示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出土于曾侯乙的腰腹部,器表浅雕兽面纹,庄重而不失高雅。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

▲东周云纹玉梳,此展品为东周(战国前期)文物。长9.6厘米,通宽6.5厘米。这把玉梳放置在曾侯乙的头部下方,梳背双面阴刻云纹,上端中心有一个小孔,或许是丝线系绑之处。梳子是日常日子用具,以玉梳陪葬,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保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东周玉琀,此展品为东周(战国前期)文物。最大者2.1×0.2×1厘米。玉琀是放在逝者口中的玉器,古人以为巩固温润的玉石可令尸身不腐。曾侯乙口中含有牛、羊、猪、狗、鸭、鱼等共21件玉琀。这些小动物只要黄豆巨细,却刻画入微、简练传神,可谓微雕技能的开山祖师。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1号墓。现保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本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