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进口奥迪车主非常细心,翻看随车的《车主手册》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奥迪的保养里程分为长效保养和固定周期保养,固定周期保养是一年或者1.5万公里,长效保养周期更长,能够达到三万公里。可是在中国4s店一般规定是八千或者一万公里保养一次,在时间上不要超过一年。这是不是4s店过度保养坑车主的钱呢?
其实这样的一个问题不单单是奥迪存在,其它合资或进口品牌的汽车也同样存在,很多车在欧美国家使用可以两万甚至三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而进口到中国以后,就要求必须一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这也是很多网络大咖经常抨击中国汽车过度保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比如说我们单位购买的一批重汽T7H自卸车,搭载的是德国曼进口发动机,在保养手册中规定是六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但是根据我们的实际使用条件,4s店给出的机油更换周期是一万公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同样的汽车,使用同样的机油,在中国使用就要缩短机油的更换周期呢?
其实这样的一个问题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是中国的燃油品质不佳,第二是中国的行驶路况不好。这两个因素会导致机油提前变质,缩短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
首先来说说燃油品质对机油的影响。在这里很多人就会很困惑:燃油和机油是截然不同、相对隔离的两个系统,它们是不会有接触的,为什么说燃油品质的高低还会影响机油的更换周期呢?
事实上,燃油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是时时刻刻与机油有接触的。对发动机构造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发动机的气缸并不是完全密封的,在气缸、活塞、活塞环三者之间是有一定的间隙的,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狭小的通道。一方面在冷车启动时,一部分没有完全燃烧的燃油,会通过这个通道流到曲轴箱中去,与机油混合(某田机油增多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燃油在燃烧室中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也会有一部分窜入曲轴箱中,这就是所谓的“发动机下排气”,它也会与机油直接接触,进而影响机油的性能。
那么燃油和废气是如何影响机油使用周期的呢?大家知道,机油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清净分散剂”,它是一种呈弱碱性的化学物质,用来中和燃油和燃烧废气中的酸性物质。它的含量一般用总碱值来表述,机油的总碱值越高,机油的耐久性越好,同时清净分散剂含量也是机油剩余寿命的重要指标,当机油中清净分散剂消耗殆尽的时候,机油也就寿终正寝了。如果持续使用不含清净分散剂的机油,机油的酸性就会慢慢的强,进而造成发动机腐蚀磨损,严重时需要大修发动机。
在燃油中含有一种对清净分散剂致命的元素:硫!这个硫在燃油中是以硫化氢的型式存在的,它是一种弱酸性的物质,它与机油接触后,就会与清净分散剂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清净分散剂消耗。燃油流入曲轴箱越多,消耗的清净分散剂越多,机油性能下降的越快,常规使用的寿命越短。所以,减少发动机冷启动次数,缩短发动机冷启动时间,可以轻松又有效的延长机油常规使用的寿命,更好的保护发动机。
此外,燃油在燃烧室中燃烧后,硫就会氧化成二氧化硫,混合在燃烧废气中。它窜入到曲轴箱中,与水蒸气相结合,生成了一种酸性更强的物质——亚硫酸。它与机油接触后,也会与清净分散剂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清净分散剂消耗。显然,曲轴箱窜气量越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越高,清净分散剂消耗的越快,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越短。一些发动机磨损较大的汽车,发动机下排气相对较大,曲轴箱窜气量较多,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就会缩短,这就是老车需要勤换机油的原因之一。
显然,燃油中的硫元素含量越高,燃烧后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也越多,对机油常规使用的寿命的影响也越大,控制燃油中的硫含量也是提高燃油品质、控制排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很不幸的是:在中国销售的燃油,不论是柴油还是汽油,硫含量都是比较高的。虽然现在已经实施了国六标准,燃油中硫含量比之前的国四、国五等都大幅度下降了,但是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特别是柴油差距更大。所以,同样的车型搭载同样的发动机,使用同样的机油,在中国由于燃油含硫量过高,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也会大大缩短,这就是国外规定两万甚至三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而中国必须一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老侯你说的不对,我听出过国的人说,国外的燃油标号只有87、89、91,而中国的燃油标号最低的也有92,高一点的有95、98,我们的燃油标号比它们高那么多,难道燃油品质会不如它们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方面燃油标号的高低并不代表燃油品质的好坏以及硫含量的高低,另一方面中国的燃油标号测试方法与国外的燃油标号测试方法不一样,中国一般都会采用研究法,而外国一般都会采用马达法。相对来说,马达法规定的条件比研究法苛刻,因此所测出的辛烷值比较低,这就是中国汽油标号比外国汽油标号高的根本原因。一般说来,国外的87号汽油相对于中国的92号汽油,国外的89号汽油相对于中国的95号汽油,国外的91号汽油相对于中国的98号汽油。如果我们到国外开车自驾,绝对不能加错汽油。
再来说说驾驶条件对机油常规使用的寿命的影响。其实严格说来,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并不是由行驶里程决定的,而是由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和运行转数决定的,比如同一辆汽车,以一档和五档行驶同样的里程,发动机的运行时间和运行转数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对机油的损耗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经常以低档位、低速行驶的汽车,发动机的运行时间更长,对机油的损耗也更大。
随着汽车在中国家庭的普及,城区道路拥堵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常态。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中,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十几公里。汽车在这种路况条件下行驶,经常走走停停,发动机经常处于怠速、低速或者低档位高转速运转,汽车经常急加速、急减速、急刹车,工况变化剧烈,启动次数也更多。汽车在这种工况下的行驶状态称为“耗损性驾驶”,此时的发动机更容易积碳,曲轴箱窜气量也较多,机油就更容易变质,消耗量也更大。
而在欧美国家,很多车都是在市郊使用,市区拥堵路况较少,汽车平均时速高,经常处于中高速行驶的一般驾驶状态。在这种行驶状态下,发动机一般都处于最佳运转区间,变速器处于中高档位,发动机整体负荷较小,对机油的损耗较小。行驶同样的里程,发动机的运转转数远低于中国的城市拥堵路况。比如说同样行驶10公里,在中国城市拥堵道路上可能需要一个小时,发动机运转时间也是一个小时,发动机运行总转数是十万转;而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行驶10公里可能只需要10分钟,发动机运转十分钟,运行总转数可能只有两万转。因此,在路况良好的驾驶条件下,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更长,这是欧美国家机油更换周期更长的另一个原因。在中国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你的车常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你可以一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如果是在市区工况下行驶,那么八千公里就要更换机油。
以上就是中国汽车机油常规使用的寿命较短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还有比如说中国的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雾霾、杂质等含量较高,它们也会影响机油的常规使用的寿命;机油自身的品质也会影响常规使用的寿命,很多国际大品牌机油并非都是国外生产制造的,更多的是在国内贴牌生产,可能会受利益的诱惑而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所以机油自身的品质也不如国外原装的好,等等。所以,即使是纯进口汽车在中国使用,也是要缩短保养周期的。
一般说来,国外生产的原装车进口到国内的时候,都会根据进口国的真实的情况做相应的技术调校,并更改使用说明书。比如某款德系车,进口到中国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程序中,对燃油修正值的标注是“劣质燃油”,可见对中国燃油品质是何等的不信任。而在国内生产的合资车,早已经根据真实的情况调整了保养周期。所以,4s店让你一万甚至八千公里就去保养,并不一定是贪图你的钱,而是机油坚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个人的建议是:一定不要去那些很小的私营加油站加油,最好是只加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燃油;机油一定要加知名品牌的,并且严格遵守车主手册中规定的保养周期。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