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的一天,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乡民张凤祥冒着盛暑高温,在离村子后边不远处修梯田。一锹下去,似乎是有硬邦邦的东西将铁锹弹了回来。
张凤祥感到有些古怪,再挖下去,竟挖出了一个人工砌成的石洞。张凤祥伸手往石洞里摸,竟摸出一个黑乎乎、像钩子相同的东西,质地坚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收工的时分,张凤祥把它带回了家,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让其时只要六七岁的弟弟拖着游玩。
七、八天之后,张凤祥惊讶地发现,本来丑陋的钩子,居然被弟弟拖成了墨绿色。
他细心一看,形状有点像蛇,又有点像龙,在太阳底下一晒,还能散发出诱人的碧绿光泽。这一发现让张凤祥激动不已,随后,他带着这件古怪的玉器,来到翁牛特旗文明馆。
翁牛特旗文明馆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这件玉器是啥东西。他们仅仅依照常规办理了入库登记手续,把它当成一件一般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就这样,玉雕龙在箱子里一待便是十几年,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
牛河梁红山文明遗址
1984年,辽宁向阳牛河梁红山文明遗址群的发现,掀起了考古爱好者对红山玉文明的重视高潮。
那一年,考古队员在辽宁牛河梁发现了两个精巧的玉器,经专家细心辨认和研讨后,确定为红山文明时期的玉猪龙。
音讯传出后,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颤动,也让翁牛特旗文明馆负责人贾鸿恩想起十几年前收买的那个“铁钩”。
贾鸿恩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铁钩”,极有很大的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相同宝贵的文物。
所以,他立即把“铁钩”找出来,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我国闻名考古学家、我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判定。
苏秉琦告知贾鸿恩:这是国内初次发现的“中华榜首玉雕龙”,5000年曾经由红山人精心制作。
玉雕龙通体为墨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 C 的形状。龙首矮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锁,鼻端截平,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
龙身大部分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脊背有21厘米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通过实验,假如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刚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梦想颜色,现已显示出老练龙形的许多要素。
有人估测来源于马,野猪,熊等形象。这是件能够上溯到五千年前的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前期我国龙的形象,不光具有了龙的基本特征,并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明的什物,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榜首玉雕龙”!
后来,“中华榜首玉雕龙”入藏我国国家博物馆,还成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相片,以及华夏银行的标志,更成为红山文明的标志。
2015年3月,张凤祥来到北京我国国家博物馆,透过玻璃细心观察里边陈设的玉龙。这是时隔44年后,张凤祥榜首次看到自己当年亲手挖出来的“铁钩”,还能看到当年弟弟在地上迁延时磕坏的一角。
本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