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井冈山报/陈小丽
入冬之后,农户的晚稻现已收割进仓了,茶油也纷繁从山上捡拾入户待开榨了,一年的农活悉数被收捡着,成了一包包安居乐业的“种子”,待年后开春再重生爆发。尽管耕耘被打了包蛰伏,焰火却像水壶里的热水,忙得“咕嘟咕嘟”不停地喘着大气。
在永丰乡间,立冬节气刚过,农户们一个个都成了制造腊肉的高手,挥刀,切开,腌制,暴晒,最终,拢起一堆堆混着腊味的焰火,在和着肉香、木籽壳香,还有天涯海角的谈笑中熏制一道道甘旨的年肴。
永丰腊肉,需先选取新鲜的猪肉,切成约3斤左右一刀的肉条,太厚怕熏晒不透,太薄容易成柴。然后,用竹片燃火烧掉皮上的毛,整理洁净后,均匀地抹上盐(份额为1斤肉,2两盐),放入坛子。一周左右,坛子底下可见很多腌制的盐水渗出。此时从坛子里提出腌制好的头条,在一头抠个小洞,用棕树叶搓成绳状,从洞中穿过,挂在竹竿上暴晒,就像农户家往常晒辣椒干相同,一排排,一串串,红红黄黄地晒满了整道墙,一不小心就成为乡村晒冬的一个特征。不少上了些年岁的农家人依旧不由得回想:旧时分,能挂出这么多腊味的,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现在这样的大户人家举目皆是。那时分,大多数人家能有一两刀腊肉,就现已是奢求了。这可贵的腊肉,孩子们只能在有贵客来时伸上一筷子,往常只要眼巴巴、流着口水瞧着它们挂在灶台上,在母亲“等客人来了再吃”的说辞中,把巴望熏成了一个个可望却难企及的等待,日复一日。
待猪肉晾干无水分后即可回收。用从户外捡回的又粗又壮的枯树蔸,再添一些早已晾干的木籽壳,生火。那些晾干的猪肉,头碰着头,肉挨着肉紧紧聚在一块,挂在火堆之上,沐浴着木籽壳的烟熏火燎,直至熏得金黄,泛起星星点点诱人的油光。十分困难闲下来的农人们,此时不谋而合地聚到已生火的人家,围着火堆,天文地理,国家大事,家长里短,好不热烈。孩子们从各家网罗出一些红薯、芋头、鸡蛋、玉米等物,一古脑地扔进火堆里,细心用热灰埋好,待香味飘出,顾不得滚烫上前抢着扒拉出来,鼓着腮帮子,噘着红唇,呼啦呼啦任务地吹。性质急的,还等不及凉透就往嘴里塞,保不齐立马可见捂着肚子双脚蹦着,连连嚷着烫到肚子了,烫到肚子了。
熏过之后的腊肉,再拿到大太阳底下晒至干柴状,然后放进坛子里封存。坛子底部放一层石灰,石灰上铺一层干稻草,再放进已熏晒好的腊肉,最终用塑料纸将坛子口密封,盖上盖即可。何时想吃了,何时掀开盖拿出来便是。
现在农户家简直都建了新房,绝大多数人家都舍不得白白的墙面被熏得漆黑,极具吃货精力的农户们,所以又想出了其它的法子。
古县镇石井村一位刘姓老汉,刚过完七十大寿,犬牙交错的褶皱里,镌刻着70个年轮的白云苍狗。此时,他正端着一簸箕晾干的油茶壳,倒入一个约一米二左右高的无盖的大铁桶里,拢成一堆。铁桶的上方,横着几根又粗又直的油茶枝,几条肥瘦相间的猪肉,挂在木棍的中心,吊在铁桶的上方。
他说,永丰腊肉最大的特征,是用木籽壳熏烤,带着油茶的香味,外头的都是直接在太阳底下晾干,短少这份香味,底子无法比。他们家几个儿女都在大城市里讨生活,都爱极了这木籽壳熏制的腊味,但是在外头是吃不到的。每次回家,总是和小时分相同,顾不得蒸锅里一个劲往上冲的热气,掀开盖,直接上手,捻几块热火朝天的腊肉,敏捷塞进嘴里,以此宽慰肚子里嬉闹良久的馋虫。由于作业原因,儿女们一年也可贵回几回家,但春节一定会回家一聚,过完年就又各奔东西。现在年岁大了,仅有能做的,便是在这时节,多熏制一些儿女们喜欢吃的腊肉、腊肠、阴猪肝、阴鸭婆这些土味,让他们带到外地去尝尝,多少能够了了老父老母的挂念之心。
一俟立冬,年关将近,腊味又将开端满墙挂了,鸟儿们的目光,从天南海北,不谋而合地集合起来,追寻着那道混着木籽香味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