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明·六方僧帽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有“古人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茶亦是俗物亦是雅物,不论是从古仍是至今,茶一直是日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古人更是借用诗词表达对茶的深沉喜欢。
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无常,有许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现在,茗和茶还通用。便是一个“茶”字,也表明许多意思。
陆羽的《茶经》中曾记载过茶的5个别号:“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据其他古籍中的记载,还有 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 葭荼、苦荼、酷奴等称号。
范伟群·满意连连
茶的雅号也不少,如一名“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一名“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
一名“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亦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跟着名茶的呈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乌龙”、“毛峰”、“大红袍”、“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雨前”等。称谓极多,美不胜收。
甘侯——故事出自唐·孙樵的《与焦刑部书》。该书有一段记载:“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齐阁。此徒皆请雷而圻,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波之乡,月涧龙之品,慎勿贱用之。”
涤烦子——故事出自唐·常伯熊《烹茶账中》。《唐中史补》上说:“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账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施肩吾有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夏君”。
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阴森,严于齿牙,既久罡肢阴森。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地,谁能目之。”
清友——故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品茗诗:“竹裹延清友,顶风坐落日。”
徐维明·寻根
馀甘氏——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糊故也。”
苦口师——宋代陶榖《清异录》:“皮光业最耽茗事。一日,中表请尝新柑,筵具殊丰,簪绂丛集。才至,未顾尊罍,呼茶甚急。径见一巨瓯,题诗曰:‘未见甘愿氏,先迎苦口师。’众噱曰:‘此师固狷介,难以疗饥也。’”皮光业,五代人也,晚唐诗人皮日休之子。
水厄——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喝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老人水厄。’”《和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蒙好喝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天有水厄。’”
隽永——唐代是称号煮茶时榜首泡出来的茶汤,以备曾味和止沸,有时也直接用来奉客。陆羽《茶经·五之煮》:“榜首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榜首者为隽永,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是书《六之饮》:若坐客数“六人已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罢了,其隽永补所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