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北京市满人,今世闻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据他自己谈及,从前因为字写得差,别人在向他求画时,竟然让他不要题款,由此他奋发吃苦操练,成为今世闻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极具个性特点,成为现代学书者的榜样。
向这样的大师学习,能够少走弯路,能够说启功先生是用他终身的阅历,得来的名贵经历。
或问学书宜学何体,对以有法而无体。所谓无体,非谓不存在某家风格,乃谓无某体之严厉边界也。以颜书论,多宝不同麻姑,颜庙不同郭庙。至于争坐、祭侄,行书草稿,又与碑版有别。然则颜体竟何在乎?欲宗颜体,又以何为准乎?颜体如斯,他家同例也
碑版法帖,俱出刊刻。即便绝精之刻技,碑如《温泉铭》,帖如《大观帖》,几如白粉写黑纸,殆无余憾矣。而笔之干湿浓淡,仍不行见。学书如不知7/毫之别,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
主锋长,副毫匀。管要轻,不在纹。所谓长锋,非指毫身。金杖系井绳,难用徒吓人。《笔箴》一首赠笔工友人
赵松雪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窃谓其否则。试从法帖中剪某字,如“八”字、“人”字、“二”宇、“三”宇等,复分剪其点画。信手掷干案上,观之宁复成字?又取薄纸覆于帖上,以铅笔划出某字某笔中心一线,仍能不失宇势,其理讵不昭昭然哉?
学书所以宜临古碑本,而不宜但学时人者,以碑本距我远。古代之纸笔,及其运用之法,俱有不同。学之不能及,乃各有自家设法完事处,于此遂成另一面貌。名家之书,皆古人妙处与自家病处相结合之产品耳
古人席地而坐,左执纸卷,右操笔管,肘与腕俱无着处。故笔在空中,可作六面举动。即前后左右,以及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贴案,不复空灵,乃有悬肘悬腕之说。肘腕平悬,则肩臂俱僵矣。如知此理,纵自贴案,而指腕不死,亦足得佳书。
写字不同于练杂技,并非非有幼工不行者,甚且相反。年少于字且不多识,何论解其笔趣乎?年少又非不须习字,习字可助识字,手眼熟则回忆真也。
或问学书宜读古人何种论书作品,答以有钱可买帖,有暇可看帖,有纸笔可临帖。欲撰文时,再看论书作品,文稿中始不忧匮乏耳
行书宜当楷书写,其方位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回视始不板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