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人。孔子已是人们眼中的圣人,但在他的眼中,却也有最敬慕的圣人,此人便是和孔子齐名,被人称之为“南季北孔”的季札。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是一个品德高尚之人,而且有着真知灼见,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仍是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正是有着很多的才干和美德与一身,当世之人都对其十分的敬重,就连孔子也对他赞誉极高。
季札有着好的品德,又有很高的才干,所以寿梦就要立季札为自己的承继人,可是遭到了季札的回绝,寿梦这才将长子诸樊立为承继人,诸樊也便是吴王阖闾的父亲。寿梦身后,诸樊自知自己才干不及季札,就让位给季札,可是再次遭到季札回绝,所以诸樊就立下了兄终弟及的规则,意图也是为了今后能让季札做王。
后来诸樊逝世,季札先后回绝了二哥余祭和三哥夷昧,为此他还成心外出他国游历,这才有了后来的吴王僚和阖闾的相争。
在游历期间,季札凭仗美德和才干而受聘华夏列国。榜首次出使鲁国的时分,季札就以自己异常的才智,透析了周王朝的盛衰之事,令在座之人无不叹服,孔子对季札的崇拜便是从此刻开端。
季札使齐,劝说了晏婴,而晏婴也是听了他的话而免于受难;使郑,季札和子产一见如故,结为至交老友,劝说子产应以礼持国;使卫,季札说“卫多正人,其国无患”,公然卫国多年中一向平安无事。
吴国鼻祖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是周文王姬昌的大伯,孔子终身推重的便是周礼,而季札正是周王室之后,再加上季札的贤德,孔子从最初季札使鲁观周乐开端,就现已开端敬慕季札。季札62岁时长子不幸逝世,孔子还带着很多弟子前去观礼学习。
当年吴太伯心知父亲周太王十分喜爱聪明伶俐的孙子姬昌,可是安照其时的礼法,应由嫡长子泰伯承继,为此周太王感到十分的郁闷。泰伯深知父亲所想,所以就趁外出采药的时机,和二弟仲雍一同流亡荒芜的江南,在当地创立了吴国,成为了吴太伯。
季札三让王位,为明志也脱离吴国挑选归隐,这一点深有当年泰伯的风仪,也是孔子所敬服的,孔子曾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全国让,民无得而称焉。”
季札身后,后人在其墓旁建了季子祠,墓前立碑,相传碑上的“呜呼有吴延陵正人之墓”十个大字正是孔子所书。此说不知真假,可是足见孔子对季札的敬重。也是由于季札的美德和才学,后人才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南季北孔”,更被尊为南边榜首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