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圣玄法师
首发丨腾讯梵学
“风信云书,自天翔临,披之阅之,如揭云雾……”曾经在博物馆看到空海大师写给最澄大师的信,在惊叹其书法美丽的一起,也被这美丽的词句带入了无限的神往里——
清风流云带来了友人的一纸信笺,自远方飘可是至的问好好像自天上翱翔而来,心中的高兴可想而知,当翻开信件时,细细阅览,又好像是揭开云雾一般,友人的怀念、叮咛当是多么令人感念啊……
在这个信息汹涌而来的年代,咱们却好像感到更孤单了。
·
孤单
·
翻开手机却并没有多少真实的密切相关的消息,可是对消息依靠却越来越严峻了。
按下手机整理键,看着手机的“废物”从2G一瞬间变成800MB,又变成0k,心境都酣畅了!本来还有一个“深度整理”“微信专清”!
的确微信用得最多,也最卡。
在整理微信图片时,好几G的图片变成一张张缩略图,从我面前的屏幕中消失。
看着这些毫无形象的图片,心里一瞬间“咯噔”一下,一瞬间又豁然,一瞬间又严重,一瞬间又安然,好像错失太多了,又好像是一些并没有什么价值的消息,也罢,横竖都已经是删掉了,权当是“断舍离”了吧。
“风信云书,自天翔临,披之阅之,如揭云雾”的那份与人往来的默契和相知好像都逐步消逝,被日子中琐碎的“八卦互撕”与“爆梗笑料”所吞没。
孤单并不是现代才有的征兆,“怆可是涕下”的情感自古有之。
而今日这个反常便当的年代,还没有起床就能够和几百个朋友打招呼,吃着早餐就能知道大洋彼岸的森林里发作的火灾。但咱们对喧闹的国际却越来越疲倦,分不清真情与假意、精华与废物,现代人的孤单就好像在繁花似锦的郊区里采不到一点儿蜂蜜。
我对本身境况的重视越来越匮乏,被很多的消息和问好威胁的日子,就好像一向拖着行李箱赶路的行人,永久在看时刻,却没有一刻沉着。
这种孤单带来的焦虑让人愈加讨厌自己,也讨厌周围全部的信息,有的人说,信息太多很烦躁,知道得太多也会苦楚,可是删掉手机里的信息,好像又心有不甘,这种“断舍离”带来了更多心思的压力。
·
正知
·
这种“孤单”的病症解不开吗?
咱们称叹佛陀为“正遍知”,佛陀遍知全部法,一窍不通,却心不忧恼,比起咱们一般人在充溢“成见”的信息海洋里找不着北,“遍知”的满意安靖令人神往。
佛陀还有一个定心丸——“正知”。真实带来孤单与厌倦的,并不是信息太多,而是面临信息时,心不正知,便没有才能掌握那许多的信息。
与其“杂知”,不如去培育“正知正念”,也便是放下对信息过度的依靠和焦虑,多多重复善法的熏修。
民国时分有一位热诚、火热的文艺奇才李叔同,他所接触到中西方各种思潮,比咱们今日的人阅读手机可新鲜多了。
但在这样年代的浪潮中,李叔同既能葆有旧文人的儒雅和见识,又能展示新文人的决心和气势,在音乐、美术、戏曲、书法、篆刻、诗词等许多范畴获得极高的成果。
盖由他对自己、对别人、对国际,有一分“遗世独立”的正知正念,才没有被威胁而去。正如林语堂所言:“李叔同是咱们年代里最有才调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独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据他的学生丰子恺说,有些人做人很仔细,满意了“物质欲”还不行,满意了“精力欲”还不行,有必要根究人生的终究。所以李叔同先生“由艺术而提高到宗教而成正果”,只身前往虎跑寺落发为僧,飘然回身,成为了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待己,待人,待国际,仍是像早年那样真挚。
“个个学生诚心的怕他,诚心的学习他,诚心的崇拜他。”
而他对待艺术,亦是专心、仔细,在校园教学时,如果有五十分钟的课,就要预备半响,乃至是把两大黑板的板书都预先设计好。落发今后,一言一行都正心诚意,在吃饭夹菜时都极为专心,带着欢欣满意的神态。
对全部,弘一法师的心中都怀抱着“诚”与“敬”,他那欢欣专心的神态中透露出的,正是“禅”的安住,他不会由于作业与日子而感到单调,吃饭睡觉也不是简略地动作重复,而是善法的熏习,是心性的观照。
对身边的人如此,对艺术和治学如此,对修行亦是如此,所以他能够在博学与强识的人生中,正知而不驳杂,博爱而不孤单。
学习弘一法师的真挚、专心,不只能够对治面临信息汹涌而来的咱们心中的孤单、焦虑,更有一分“遗世独立”的人生兴味,怡然无量。
从弘一法师遗偈中,咱们似能一窥他的心境: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对朋友,是淡淡如水,不固执于外相,在心灵的默契中,天然不会为孤单而忧伤。
对日子,是得意忘言,不计较于往来不断,是“花枝春满,天心月圆”的满意和恬然。
赵朴初先生对弘一法师的赞叹道,“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那真挚朗然的赤子之心,能带咱们包办无尽的奇珍,穿越摩肩接踵,不改皎然理解、满意丰盈,又何惧孤单与焦虑呢!
本文为腾讯梵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必须联络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