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中秋圆月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3 21:51:40  阅读:8390 作者:责任编辑。王凤仪0768

作者/芨芨草

【文为原创】

又是一年中秋到!俗话说:月怕十五,年怕中秋。中秋一到,好像,离新年就不远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变老,行糜粥饮食。”

听说过中秋的风俗,起于唐朝,而兴于两宋。到明清的时分,现已和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新年齐头并进。

中秋为阴历八月十五,正值月半时节,当晚圆月挂天空,月朗星疏,人世一派温暖吉祥的气氛。

自古以来,佳节、明月,都成为诗人笔下常出的产品,描绘中秋的诗词也不计其数。其间,最著名又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该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也成为当代人最喜欢在月圆之夜诵读的著作。大到晚会,小到家庭聚会,都会或吟或唱。

月圆人聚首,所以中秋,也成为家人团圆的日子。许多在外作业的人,都会挑选在这一天回家。由于作业而无法回家的,也会经过各式各样的方法表达节日关于亲人的怀念。

其实,苏轼写这首词时,还有一个引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酣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也就是说,他不止是在中秋之夜写下月圆的美景,还借由文字来表达自己心中的一份怀念与顾虑。

“兼怀子由”,子由是谁?他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也就是说,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分,想起了自己的弟弟。那时,苏轼和弟弟苏辙现已7年没有碰头了。

古时,男人多以功名为自己的毕身寻求,苏家兄弟也不破例。苏轼的父亲苏洵由于自己年少没有用功读书,五十多岁才出仕。所以,他非常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一起,苏洵也有着他人所没有的视野:他总是带着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外出游历,开辟他们的视野。兄弟俩的品性附近,所以爱情很好。

苏洵由于自己年轻时没有入仕,所以很早就让两个儿子参加考试。后来,苏轼和苏辙兄弟都功名及第,入朝为官。不过,由于对立王安石变法,兄弟俩都被贬到不同的当地去任职。加上古时,交通不便,相见的时机自然是非常少的(贬官没有圣旨,是不能私自脱离岗位的)。

也正是这个原因,被贬之后,苏轼和弟弟苏辙一别,竟有7年不曾碰头。想起儿时围绕在爸爸妈妈身边,百口聚会的情形,苏轼总是无限慨叹。“兼怀子由”正是苏轼关于弟弟的殷切怀念之情。

我从前不明白,为什么常常会在中秋晚会,或许元宵晚会上呈现这首词?本来,不只是由于苏轼的这首词写得好,还有他在背面所躲藏的浓浓的亲情想念意。而这份心意,不正是我国人关于亲情注重的表现么?

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在可以团圆的,也有不能团圆的。所以苏轼才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叹。咱们今日,也相同有许多由于作业,或许由于各种原因此不能回家聚会的人。

比方,守边的兵士、坚守岗位的各行各业的人、离家悠远放假时刻太短而无法归家的人,这些人,也成了家人的顾虑与怀念。

我国人是重情的民族,特别是关于自己的亲人,更是顾虑。所以,中秋,新年,就成了团圆的期望。特别是新年,离家再远,也要翻山越岭回家聚首。中秋,由于放假时刻短,所以比较之新年,可以回家的人少了许多。

所以,经过各种形式来表达思亲的就有许多许多:电话,网络,寄明信片,甚至如苏轼那样写下诗词来寄予怀念的。

中秋是华人的中秋。在国际的每个旮旯,有华人的当地,就有过中秋的风俗。而那些遍及国际各地的华人游子,也是祖国母亲的孩子,他们也是咱们的亲人,咱们的兄弟姐妹。

所以,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这份心意,也是再适宜不过的了!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