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青铜艺术的巅峰之作三足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04 15:39:13  阅读:6754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美学家李泽厚以为,我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中心代表,器制沉雄扎实,纹饰狞厉奥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老练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鼎原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用以烹煮和盛放菜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最早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陶鼎,然后逐步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颂鼎

古代的鼎有三类:一为镬鼎,是用以煮牲及鱼、腊的大鼎。闻名的司母戊鼎便是镬鼎的代表。二为升鼎,又称正鼎,用于盛放镬鼎煮熟的肉食。意思是镬鼎煮肉及鱼、腊之后,既熟,乃放入食鼎。三为羞鼎,又称陪鼎,羞便是味道鲜美的调味羹,它是用牲及禽兽肉为主料制成的。镬鼎煮肉及盛到正鼎内的肉是无味道的,所以食用时还需要以羞鼎内的羞味谐和裹汁。

镬鼎

升鼎

羞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标志神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觉,避免被其损伤。自禹铸九鼎之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开展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利的标志。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树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王往往以举国之力铸造大鼎。

商代乳钉纹方鼎

鼎是旌功记绩、祭祀神灵的礼器。西周时期,礼制加强,盛行“藏礼于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严重庆典或承受恩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鼎作为“藏礼于器”的代表,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依照礼制组合成的所谓“列鼎”,《春秋公羊传·桓公二年》有云:“礼祭:皇帝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各级鼎的盛放物品也各有规则。如皇帝的榜首鼎盛牛,以下盛羊、猪、鱼、肉脯、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的鼎内则去后二味。卿大夫的榜首鼎盛羊,以下有猪、鱼、腊、肠胃等。士则仅有猪、鱼、腊。”

商代王子午鼎

鼎上的贪吃、夔龙、虬等纹饰是巫祝在祭祀时用来通六合鬼神的,有为大众祈福、保佑安全的仁慈意图,标志着一致与平和,兴盛与安定,是吉利之物。

商代子龙鼎

鼎作为礼器的功用,跟着奴隶制度的陵夷,“礼崩乐坏”,逐步失去了这种效果。《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王闻名一事: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皇帝境内审阅戎行。周定王派大夫天孙满去犒劳,楚庄王借机问询周鼎的巨细轻重。天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华夏,权利天赐。鼎的轻重不妥问询。楚庄王闻名,大有欲取周王朝全国而代之的意思,成果遭到定王使者天孙满的严词呵斥。后来就把图谋夺取王位叫做“闻名”。

商代兽面纹方鼎

秦代今后,跟着文明的开展,鼎所代表的王权标志意义被日渐淡化,从前盛极一时的青铜器成为了寺庙中焚香的容器。

周代毛公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的载体。

西周大克鼎

商周年代,青铜工艺逐步开展老练。青铜鼎造型规整,纹饰富丽。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年代的典章制度和封爵、祭祀、讨伐等史实,见证了商周时期的前史,是商周文明的重要见证。

鼎上的铭文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是极为重要的前史文物。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一切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大得能够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名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漂亮,造型严肃,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贪吃纹,增加了其自身的威武凝重之感。

后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能的开展水平和我国高明的铸造水平。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