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伊塞克湖的姓名,或许知道的朋友不多,说的巴尔喀什湖许多朋友就知道了,其实这两大湖泊同为中亚区域东部的大型湖泊,在清代中期的时分还都归于我国。
伊塞克湖深居亚欧大陆中部,坐落天山西端的北麓,现在归于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它是个典型的高山湖泊,四周为高山所盘绕,湖东西长182公里,南北最宽处61公里,也是国际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米,并且这个湖泊的湖水十分深,均匀深度为278米,最深处深达702米,是国际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伊塞克湖的面积也很大,广达624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4倍,因而这个湖泊的蓄水量也十分巨大。青海湖的均匀深度只要21米,两者的蓄水量比较较,伊塞克湖相当于青海湖蓄水量的18倍。即使拿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喀什湖和伊塞克湖比较,伊塞克湖也会相同胜出,由于巴尔喀什湖的均匀水深只要6米,这样一比较,伊塞克湖的蓄水量相当于巴尔喀什湖的16倍。
伊塞克湖湖区气候枯燥,湖水蔚蓝,空气新鲜,景色十分美丽,矿泉也举目皆是,是闻名的旅游胜地和调理区,来到湖边会发现湖水十分的明澈洁净,湖水透明度超越12米,由于当地年降雨量较少,只要200~300毫米左右,可是蒸发量又比较大,所以湖水含盐量较高,到了冬天大部分湖面也并不会冻上,是同纬度区域罕见的高山不冻湖,这儿夏日时湖水水温也较高,表层水温可达19°~20℃,冬天表层水温为2°~3℃,因而在我国唐代等时期,这儿还被叫做热海。
汉朝和唐朝的时分,这儿都曾长时间归于我国,被叫做大青池、热海、图斯池等,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从前路过这儿,其作品《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于伊塞克湖的国际最早记载,其间讲到:“山(天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伊塞克湖)。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众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来往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还有传说称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攻破花剌子模时,争夺了许多金银财宝,后来这些财宝就埋藏在了伊塞克湖底。
不过能够考证的是前期时伊塞克湖的湖水并没有现在这么多,由于人们发现在湖面水下7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阐明当年伊塞克湖的湖面要浅一些。遗址中还打捞出了古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钱币,经判定有一些是成吉思汗年代的物品,这也引起了许多考古学家的爱好。
清朝中期及曾经的时分,伊塞克湖连同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还都归于我国,1864年前后,其时的俄国出兵侵犯占据了该区域,俄方选用“以实践占据支撑交际要求”的战略,形成既成的占有现实。然后要求清政府商洽,迫使其时内忧外患的清政府赞同割让疆域,所以在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国方面抢走了我国包含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在内的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的疆土。
看着地图上丢掉的这三大巨型湖泊,总是难免让人为之叹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