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生活大视野资讯正文

韩再芬嫁给黄梅戏的徽州女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22 15:54:48  阅读:9213 作者:责任编辑NO。蔡彩根0465

韩再芬(右)为青年艺人化装。

“为救李郎离家乡,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本来纱帽罩婵娟。”

这段戏词许多人觉得耳熟能详,它出自经典黄梅戏曲《女驸马》。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开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我国五大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憨厚流通,以明快抒发见长,具有丰厚的体现力;扮演质朴细腻,以实在生动著称。

说起黄梅戏,有一个人的姓名为戏迷津津有味——韩再芬。韩再芬是我国黄梅戏扮演艺术家、国家一级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帷幕。这一年,年仅10 岁的韩再芬被安庆黄梅戏曲团选取,敞开了长达40 余年的艺术扮演生计。1984年,韩再芬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鸣惊人。尔后数十年间,黄梅戏历经崎岖,但她仍然据守初心,不断出现精巧著作。韩再芬曾戏称自己是一位嫁给黄梅戏的“徽州女性”:“40 年都在从事这一件事,足以证明我这个人是比较痴情的。”

入行

小姑娘大大方方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罢,几个应考教师喜上心头,当即给了她复试的通知书

1968 年,韩再芬出生于安庆潜山,母亲是一名黄梅戏艺人。受母亲的影响,韩再芬在黄梅戏的熏陶下长大,对黄梅戏有着特别情感。

197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传统文明黄梅戏从头勃发出活力。安徽省安庆区域文明局认识到,黄梅戏的再度光辉,有必要依靠人才。为了尽快地出新人出新戏,麻彩楼、张文林等黄梅戏老艺术家开端再接再励地到安庆各地招生。当年秋天,在其时的潜山县委款待所,安庆区域黄梅剧团应考小艺人。款待所里,一位应考教师的目光被门外一个正游玩的小姑娘所招引——她身段高挑,面庞娟秀,一双眼睛水灵灵地透着聪明。正好小姑娘朝门里张望,四目相对,小姑娘回身就跑,教师追出来问她有没有报名,她说自己便是来陪朋友玩的。教师对她说,不考也可以唱首歌听听。小姑娘大大方方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罢,几个应考教师喜上心头,当即给了她复试的通知书。

可当这个音讯传到韩再芬母亲那里,她却没那么高兴。作为一名黄梅戏艺人,她深知这条路并不好走,由于当戏曲艺人“终身只能睡半生的觉,终身却要洗两生的脸”。但她仍是把扮演中的领会告知了韩再芬:“人生的路途是不平坦的,艺术的路途愈加崎岖;已然选定了这条路就要坚持走下去,并且一定要走好。”

就这样,年仅10岁的韩再芬被安庆黄梅戏曲团选取,成为班里年岁最小的学生。

学艺的日子严重单调又艰苦,男孩子都熬不住,许多孩子都曾想家、掉眼泪。韩再芬也曾打过退堂鼓,有一次她哭着写信回家,确保什么都乐意干,做家务、带弟弟,只需能接她回家。爸爸妈妈尽管疼爱女儿,把她接了回来,但父亲事先给家里每个人都打好招待,小再芬回来,咱们谁也不要理她。韩再芬尽管回到家里,但在周围冷冰冰的氛围下,她坐立难安。这时父亲才重提了旧话:“假如你挑选了这行,就一定要坚持到底。”韩再芬领会到了爸爸妈妈的一片苦心,从此回到剧团专注学艺,再也没有“逃”过。

假如说自小潜移默化在她心里播下了黄梅戏的种子,那么她地点的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则给了这颗种子发芽生长的膏壤。韩再芬说:“剧团里有100多个人,每一家我都去串门,每一家的饭我都吃过。那里像一方净土,让我无拘无束地生长。”“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这成了韩再芬常挂在嘴边的话。

亮光

16岁的韩再芬血气方刚,她和主人公年纪相仿,扮相清丽,唱腔柔美,只靠本性的表演便赢得喝彩一片

一年后,在安庆区域青年艺人基本功竞赛中,韩再芬声惊四座、技压群芳。14岁时,韩再芬在团里挑起了大梁,担任《莫愁女》的主角。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机现已进入了我国一般百姓家。这个时期,一部名为《郑小姣》的黄梅戏电视剧引发了颤动,韩再芬作为郑小姣的扮演者众所周知,亦因而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奖项———金鹰奖,那时她刚刚16岁。

郑小姣的故事源自民间,在评书戏曲中多有演绎。一个命运悲苦的少女,一段弯曲感人的爱情,主人公的命运在一次次一差二错间改动,而两个人的爱情却一次次面临绝地而得以反转,情节跌宕。

16岁的韩再芬血气方刚,她和主人公年纪相仿,扮相清丽,唱腔柔美,只靠本性的表演便赢得喝彩一片。在年代赠与的机会面前,年青的韩再芬敞开了自己的戏梦人生。

在戏迷眼中,韩再芬在舞台上是风姿绰约、美丽香甜的。她演唱的黄梅戏柔美悠扬,尤其是将女性娇羞、活络、机敏等特色体现得酣畅淋漓;一起,韩再芬的唱腔滋润着黄梅戏的本乡风味,更具地方色彩。

韩再芬的另一个代表作是《徽州女性》。黄梅戏《徽州女性》取材于版画家应天齐的一组版画,于1999年6月在安徽合肥首演,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和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

《徽州女性》叙述了100年前发生在安徽徽州一个阻塞村落中的凄美故事——15岁的少女怀着对爱情的夸姣神往坐上花轿,却在婆家开端了对未曾谋面的老公的绵长等候。经过一个女性“嫁、盼、吟、归”的进程,以鲜活灵动的舞台体现和扣人心弦的唱腔动作刻画了封建社会中最底层女性的日子。

原汁原味的黄梅戏传统唱腔,浓郁的徽州地域文明,恢宏大气的舞美设计,充溢传奇色彩的故事,经过韩再芬的动听演绎,让这部戏一经推出就备受观众好评。有年青观众对《徽州女性》这样点评:“这部戏将电影和话剧的体现手法运用到了戏曲舞台上,吸收了现代盛行的音乐元素,让咱们觉得看黄梅戏像看电影相同精彩。”

据守

“我觉得黄梅戏可以不断传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后渐渐变得更好。”

2005年,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由韩再芬出任院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戏曲界第一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剧院。现在,剧院一共有130多人,其间年青人居多,“90后”有二三十位。

“我觉得黄梅戏可以不断传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地接下去,然后渐渐变得更好。”韩再芬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韩再芬一向事必躬亲,扩展黄梅戏在年青人中的影响力。“并非是给你名头你才去干事,实际上咱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扩展黄梅戏的影响力。”韩再芬说。现在,韩再芬带领着她的剧团现已走遍了祖国各地以及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朝鲜等国家,韩再芬坚持还要持续走下去。

在自媒体年代,比如黄梅戏等传统文明的传承,也不是一往无前的。韩再芬坦言,现在重视点改变太快了,“曾经人家讲各领风骚数百年,然后是几十年、十几年、几年,后来变成一年,乃至于现在也就几个月乃至几天就过去了,一浪打过去就没人重视了”。

韩再芬说:“这个时分需求反观,什么是具有优秀品质的、可以耸峙在人们心中永久的艺术,这是一种更高的寻求。现在更多的是快餐文明、文娱文明,但关于每一个艺术种类来讲,精巧才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

“只要高品质的优秀著作,才干在部分人心中扎下根。”她拿《徽州女性》举例说,尽管现已20年了,现在仍然广受欢迎,正是由于它的文明内在,“假如做得不行精巧,很简单被筛选”。

韩再芬以为,文明著作要传递“真善美”。她说:“现在人们作业的压力比较大,对许多工作的了解都不同,有时不免有些过火。我觉得文艺著作便是要引导,做舞台剧更重要的是引导。咱们期望告知更多的人夸姣是什么,什么是‘真善美’。要传达这些东西,使人们日子得更愉悦、更高兴。”

有些人以为,传统戏曲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面临这样的环境现状,是持续开展黄梅戏仍是去投合新的群众喜爱的方式,也成了摆在韩再芬眼前的问题。关于未来的路,韩再芬以为,她还会一向坚持开展黄梅戏,这是她终身的寻求。

“爱上了一件事,就像你爱上了科研,这个范畴一定要深挖下去。”韩再芬说,“年代是由很多个别组合起来的,可是作为个别来讲,我觉得仍是要有据守。”她以为,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共同的寻求,只要这样,每一个职业、每一件工作,才干做得更好、更深、更有意义。(记者 杨俊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22日 第 05 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