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一抹阳光照进卧室,53岁的林先生缓缓睁开了眼睛,准备起床。然而,他发现身子完全没了力气,坐都坐不起来,话也说不出来。
难道这是遭遇了传说中的“鬼压床”吗?
他试着抬了抬左手,动了动左脚,似乎右半边身体“瘫痪了”。躺在旁边的妻子被吵醒,发现了他的困境,迅速将他送到医院。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称“中山七院”),林先生被查出,他竟是患了醒后卒中,这是属于脑卒中的一种,比“鬼压床”更可怕。幸亏送医及时,中山七院医生帮他“打通”了堵塞的动脉,避免了病情恶化。
比“鬼压床”更可怕,2个多小时“打通”动脉
“可能是醒后卒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接诊的神经医学中心主治医师孙巧松初步判断。
他介绍,醒后卒中与“鬼压床”不同,“鬼压床”是睡眠神经医学上一种睡眠瘫痪的症状,由于人的做梦活动加速,身体随意肌开始静止,导致患者在梦醒后仍然无法动弹。而醒后卒中比“鬼压床”可怕的多。
如果是脑卒中,能否在有限的时间窗内打通阻塞血管至关重要。因此,确定发病时间非常关键。
“我爱人前一天晚上凌晨12点还自己洗了个澡,什么事也没有啊。”慌乱中,林先生的妻子回忆起昨晚的事情。
听到这里,孙巧松意识到林先生还有救治机会。他迅速安排林先生做头颅CT检查和多模态影像学评估MR。
送往做检查的途中,孙巧松向林先生妻子解释,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5小时,机械取栓也应在6小时完成,越晚获益的风险就越小,出血的风险也越大。
结果证实了孙巧松的判断——CT结果显示,林先生左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这意味着他极可能是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MRI进一步确认为脑梗死,发病在4.5小时之内,可以且必须进行急诊取栓治疗。
也就是说,林先生脑动脉被堵住了,需要立即手术,“打通”动脉。
于是,神经介入团队负责人刁士元副主任医师,及团队的可成名医生迅速赶到DSA室,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ADAPT抽吸取栓技术,顺利“打通”了林先生左侧大脑动脉,为他解除了最大的危险。
从发现病情到取栓,用时仅2个多小时。术后24小时复查头部CT,林先生未见颅内出血,梗塞范围比之前减少了许多。
经过10天的救治,林先生顺利出院。除了言语还有点不利索以外,他已经完全能行走自如。
4步快速识别这种“烧脑”的病
在脑卒中专业领域流行着一句话:时间就是大脑。
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因缺血坏死的脑细胞每分钟可达190万个,堪称“烧脑”。
因此,时间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就是生命。患者和身边的人需要及时识别并及时拨打120,将患者送入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
医生推荐用“FAST评估法”来尽早识别自己或家人是否患有卒中。
“送到医院后,如果医生认为患者还能溶栓或取栓,那么请不要犹豫,选择信任医生,和医生并肩战斗。”侯清华副主任指出,医生会根据卒中患者的情况,采取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手段进行救治。
若有这些情况要警惕
据介绍,林先生所患属于脑卒中的其中一种——醒后卒中。也就是入睡前无主观症状,而一觉醒来就出现了卒中症状。
有数据统计,醒后卒中患者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0~30%。
因为患者都是睡醒才发现,所以很难及时发现病情并送往救治。而最佳的溶栓取栓时间,只有4.5小时。
林先生从发现病情到确诊,再到取栓仅用2个多小时,发病时间也不长,所以十分幸运地摆脱了危险。
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
这是醒后卒中潜在患者面临的问题。然而事实是,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醒后卒中的危险。
林先生发生醒后卒中,可能与他一直以来的房颤有关。
医生介绍,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多种病因联合作用所致。目前广泛认同的相关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睡眠呼吸障碍、卵圆孔未闭、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心律失常、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动脉壁僵硬、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晨起血压高峰、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活跃和促凝血因子增加 。
因此,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平时更应注意服药和调节生活规律,不要让意外比明天先到一步。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于航 李艾琳
【作者】 向雨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深圳自营号~健康情报局